民族差异对照材料(15篇)

民族差异对照材料(15篇)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本文运用系统联系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和汉族教育文化背景的对比中,论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不同空间层次之间以及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差异对照材料(15篇),供大家参考。

民族差异对照材料(15篇)

篇一: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本文运用系统联系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和汉族教育文化背景的对比中,论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不同空间层次之间以及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之间的民族差异性,尝试在更深层次上揭示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非凡性。

  一、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概念

  世界任何国家、民族的任何类型和层次的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少数民族教育也不例外,文化背景“是指对人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形成产生影响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根据文化学的理论,这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是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非凡性不仅表现在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非凡本质上,而且也表现在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之间,非凡是和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和国家宏观文化大背景的非凡联系上。这两种“非凡”构成了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非凡性。这是少数民族教育非凡本质和非凡规律存在的实践论据。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不是有关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本身的本质和类型差异的概念,也不是有关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和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本质和类型差异的命题,而是属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和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和国家宏观文化大背景之间以及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之间联系特征的范畴。

  所谓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指的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不同空间层次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少数民族教育的文化背景,和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民族同一性或民族属性方面本质一致性不同,往往表现出民族性差异或民族属性方面本质的非一致性。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是和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民族同一性或民族属性方面本质一致性相对应的概念。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同一性或民族属性方面本质一致性指的是摘要:主体民族教育的不同空间层次的文化背景之间以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就总体或大部分而言主要是同一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区域性或社区性差异,而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性文化差异,因而就其民族属性方面讲,本质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少数民族教育则不然,少数民族教育不同空间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文化背景,不仅具有区域性或社区性差异,而且往往表现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区别。

  二、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的基本内容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和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空间层次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民族差异性

  了便于对新题目进行分析,根据我国的通常习惯,笔者把我国教育的文化背景从空间上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微观指县和县以下行政区域文化背景,中观指省、自治区区域范围的文化背景,宏观指整个国家文化大背景。对尽大多数主体民族成员即汉族成员而言这三个空间文化层次的教育文化背景就民族属性而言往往是一致的,即同属于汉族文化背景(或正确地说是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背景),均使用共同的汉族语言文字等。这三个空间层次的教育文化背景的差异主要是同一类型文化的不同区域文化的差别。

  以笔者的故乡山东诸城县,笔者度过青年时代的辽宁东沟县和现在居住的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山东诸城县可谓人杰地灵,曾出现一些有名的文人墨客和政治家,小小的数十里方圆之县有其独特的社区文化。但这种文化和济南市为代表的山东省区域文化,在民族性方面是

  一致的,这种区别只是社区性差别,而不是民族性差异。辽宁东沟县位于黄海之滨,是辽宁有名的鱼米之乡。东沟区域文化浸满了“海蛎子腥味”,飘散着“稻谷芳香”。它和整个辽宁省区域文化的关系和差异,主要体现为社区的差异,而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性差异。现在居住的北京海淀区教育的文化背景和北京市文化背景在民族性方面的一致性或共同性,也是无须赘述的。进而把这两县一区教育的文化背景在宏观空间上再向广度扩展,就是全国的宏观文化大背景。这两县一区的微观文化背景和全国宏观大文化背景,就主导方面讲,也主要是区域性或社区性差异,而不是民族性差异。少数民族教育则比汉族教育复杂得多,其教育的微观、中观、宏观文化背景往往存在着复杂的民族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微观文化背景和中观和宏观文化背景之间的民族性差异。这类差异主要表现在非自治区的各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教育文化背景方面。这些少数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县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中少数民族文化成份占有较高的比重。从这种意义上说,这些县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有一定的民族性。

  但这些自治县所属的省汉族人口占尽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低,这些省的区域文化背景主要是以汉族文化为主(当然也有一定的少数民族文化因素,但比例较小)。

  自治县范围的少数民族性文化背景和省范围的汉族文化为主的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民族性差异。

  从全国范围看,则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文化背景和这些自治县范围的本民族性文化背景,也存在着一定的民族性差异。

  以吉林省的长白山朝鲜族自治县、黑龙江省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以及笔者曾考察过的云南佤族自治县为例。这些县的朝鲜族教育、蒙古族教育以及佤族教育,其微观文化背景(即本自治县的文化背景)主要是由朝鲜族文化因素,蒙古族文化因素以及佤族文化因素所构成,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但其所属中观区域文化背景即省区的文化背景,则分别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的吉林省、黑龙江省、云南省区域文化背景,微观文化背景和中观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民族性差异。从全国范围看,这三个县的少数民族教育的微观文化背景和省区中观文化背景、全国宏观文化背景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民族性差异。

  这种差异最明显地表现在语言差异上。微观教育文化背景是属于这些少数民族本民族语言文化区域。在这个小文化区域里少数民族往往使用本民族语言。而在中观和宏观文化大背景中,则主要使用的是汉语。

  2?微观和中观文化背景和全国宏观文化大背景之间的民族性差异。这类空间文化背景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自治区范围内的各少数民族自治县。

  西躲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成份比例最高的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自治区人口的95%以上,其中90%以上是躲族,还有少量的门巴族、珞巴族等,汉族人口比例仅占5%。除人口外,加之青躲高原的地理屏障,和其他自治区相比西躲自治区少数民族文化成份所占比重最高,汉族文化的影响相对少些。也就是说在西躲自治区范围内,其教育的文化背景主要是躲族文化成份,西躲自治区内的以躲族人口为主的各县教育的文化背景和西躲自治区区域文化背景在民族属性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或者说以躲族人口为主的西躲各县教育的微观文化背景和自治区中观文化背景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他自治区的中观文化背景中,其他民族和汉族的文化成份比西躲自治区区域要多些,微观文化背景和中观文化背景的民族方面的一致性程度比西躲自治区相对低些。这是西躲自治区教育文化背景的重要特征,西躲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特征。

  但是从全国范围看,西躲自治区各县教育文化背景的躲族性和整个西躲自治区的以躲族为主的中观文化背景和全国多民族共同的宏观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民族性差异。

  总而言之,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空间层次的差异主要是区域性差异,而少数民族教育不同空间层次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是区域性差异和民族性差异并存。这是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空间层次差异的重要特征。

  从全国范围看,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上海市、北京市、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等少数民族成份较少的省市,其省市教育的文化背景和全国宏观大文化背景的差异主要是区域性的,而西躲、新疆、内蒙古、宁夏、广西等自治区的少数民族教育的文化背景和全国宏观大文化背景之间则是民族性差异和区域性差异并存,有些主要是民族性差异。所谓跨文化教育“指在某个环境中生活成长的学生,到另一个语言、风俗、习惯和价值观、信仰都不相同的文化环境中接受教育,或专门设置跨文化的环境,让学生接受非本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的教育”。对汉族来说,不同省区的学员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学习或接受教育,其改变的只是同一民族的不同区域文化,而文化的民族属性并没有随地区的迁移而改变,因而不存在跨文化的新题目。而少数民族则不然,他们离开本民族文化区到东部发达地区接受教育,不仅仅是区域文化的变更,也是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变更。由某个民族的文化背景进进另一民族的文化背景,从而产生了跨文化新题目。少数民族教育的不同空间层次的文化背景的民族性差异,是少数民族教育跨文化性特征的重要决定因素和实践依据。

  (二)不同类型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民族差异性

  根据教育学理论,教育可划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系统。对主体民族而言,同一区域的这三种不同类型教育系统的文化背景基本上是一致的。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对占北京和上海人口尽大多数的汉族来讲,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市区的社会教育,其文化背景,总体上都是一致的,不存在根本的民族性差异。对全国尽大多数汉族来讲也基本是这样。

  但对少数民族而言,同一区域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往往在文化背景上存在着某些民族性差异。

  1?少数民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文化背景方面的民族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学校教育(某些地区的小学低年级除外)教学内容中有关本社区和本民族知识固然占有一定比例,但主要还是传授全人类共同的和以汉族为主的我国各民族共同的科学文化知识。就学校传授的知识所体现和反映的背景,主要是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的共同因素,而以本地区和本民族文化为背景的知识内容,在总量上不占主导地位。我国如此,世界其他国家的现代学校教育大都也是如此。学校传授的知识所体现的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学校实际所处的社区的民族性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和差异性。

  而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家庭和社会教育则主要是在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这就是说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系统实际传授的知识所体现的背景,和家庭教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的民族性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民族差异性。1995年7月20日—25日在北京举行的《跨世纪中国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研讨会》上,有很多代表就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现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文化背景、文化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冲突新题目发表了意见,并提出解决这种矛盾和冲突的理论和办法,受到了和会代表的一致

  肯定。笔者以为以传授现代科学知识和多民族共同的文化知识为主的现代学校教育,和以传统文化背景为主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文化背景、文化价值取向方面的矛盾性差异性,以及学校教育内容的非民族性和社会文化环境的民族性的差异,是某些民族地区非凡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困难性、复杂性、非凡性所在。在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的原则下,这些地区现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同一***、相互促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前途和希看,改革和发展,皆在三者同一之中。有些地区有些民族早已有了诸多成功的实例。

  2?少数民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在文化背景上的民族差异。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散杂居区。散杂居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多到主体民族为主的本地区的学校学习。该地区的社会教育也是以主体民族文化背景为主的。而他们的家庭教育往往是以本民族文化背景为主。家庭教育的本民族性和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主体民族性之间存在民族性差异。以中心民族大学为例。少数民族教职工的家庭教育的文化背景大多是本民族的,他们在家庭中往往讲本民族语言,他们不同程度地保存着本民族的生活习俗。但是他们所属的北京市的社区教育系统的文化背景则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文化,和该校少数民族教职工的家庭教育的文化背景,存在着民族性差异。中心民族大学的汉族教职工家庭教育则不然,他们的家庭教育和北京市社区教育系统在文化背景方面的民族性是一致的。少数民族教职工子女上初中、高中,大都到北京以汉族师生为主的学校中往,学校的文化背景和他们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着民族差异性。而汉族教职工子女家庭教育的文化背景和学校教育的文化背景是一致的。

  3?少数民族学校教育和所属社区文化之间民族差异性。仍以中心民族大学为例。中心民族大学是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其文化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校园文化。而中心民族大学所处的北京地区则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共同文化。中心民族大学的校园文化的民族性和北京区域性文化,存在着一定民族差异性。但相邻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文化背景上,就和中心民族大学截然不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校园文化和北京地区文化之间不存在民族性差异。

  在各省市举办的内地西躲班和北京的西躲中学,以及在汉族人口为主的地区举办的各类各级民族学校,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少数民族学校教育和所属社区文化之间的民族差异性新题目。(三)不同层次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民族差异性

  就全国而言,少数民族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主要在民族地区举办和实施。在这些层次的各类教育的区域文化背景中少数民族的成份占有很大的比例,或者说主要是少数民族的。但是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则主要办在自治地区的首府,而有些民族院校则举办在汉族为主的发达的中心城市。民族地区高等学府所处的区域文化,各民族交融的程度较高,少数民族的成份和汉族的成份占有不同的比重。发达中心城市的民族学校所处的区域文化背景主要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共同文化。可见,低层次少数民族教育和高层次少数民族教育,在所属区域的文化背景上存在着一定的民族性差异。

  日本国的在日朝鲜人教育的文化背景也表现出上述特征,在日朝鲜人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主要举办的朝鲜族比较聚居的福冈、广岛、大阪、京都等地区,而在日朝鲜人的高丽大学则办在日本大和民族文化中心的东京都。

  越是低层次的少数民族教育跨文化的因素相对少些,越是高层次的民族教育跨文化因素越多,越是能够推动民族的改革开放和进步。

  由不同层次少数民族教育在文化背景方面的某种程度的民族差异性所决定,各层次少数民族教育之间,不仅和普通教育一样需要内容上相互衔接和过渡,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而

  且还有一个和普通教育所不同的文化背景方面的衔接、过渡和调适的新题目。少数民族学员离开本民族的文化区到以汉族文化为主的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和中心城市的高等院校或民族院校学习,文化背景的跨度较大,文化环境和背景调适的新题目十分重要。这种衔接、调适施行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教育效果和质量。仅仅看到文化知识内容和层次方面的衔接和过渡,而看不到文化背景方面的过渡和调适,是不够的。

  (四)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构成的民族多元性和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

  这种文化背景构成的民族多元性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差异性,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1?少数民族教育以及少数民族学校外部文化背景构成的民族多元性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差异性。以云南省为例。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外部的省区文化背景是由24个民族亚文化背景构成的,其中汉族文化占有较高比重。

  由于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是由多民族成份构成的,对这些省区而言,其省区文化之背景,就是由众多的民族亚文化系统构成的,这些亚文化系统之间,这些亚文化系统和同一的多民族共处的中观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民族差异性。在多民族成份地区的少数民族学校的外部文化环境也是如此。例如,云南西双版纳民族师范学校的外部文化环境,就是由傣族、汉族等多个民族文化系统构成的。这些民族亚文化系统之间以及民族亚文化系统和同一的多民族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民族差异性。

  2?少数民族教育和少数民族学校内部的文化背景构成的民族多元性和文化背景民族性差异。我国民族地区大多拥有众多的民族成份。大部分民族地区的教育的实施者和参加者、治理者、接受教育者是本地区的各民族成员。各民族成员均有自己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这就是说在同一区域,少数民族教育内部包含着具有不同民族文化的成员,而且在少数民族教育内部各民族独具本民族的亚文化背景。这种少数民族教育内部的多元民族亚文化系统之间以及这些民族亚文化系统和同一区域少数民族教育内部各民族共同的同一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民族性差异。这种民族性差异甚至在一所学校内部也明显地存在着。民族地区相当部分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都是由多民族成份组成的,民族院校更是如此。中心民族大学教职工和学生队伍就是由数十个民族成份组成的。数十个民族的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了多民族共同的具有鲜明民族性的校园文化。在这个同一的校园文化中,各民族教职工、学生仍保持着本民族的独特文化,各民族师生穿着着本民族衣饰,操本民族语言,唱本民族歌曲,开展本民族的文体活动,本民族成员经常往来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多民族同一的校园文化中,形成了诸多的各民族的亚校园文化。各民族亚校园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民族差异性。

  这种少数民族教育内部和外部文化背景的民族性差异和同一少数民族学校外部和内部文化背景的民族性差异,是由同一文化背景要素构成的多民族性所决定的。这种同一文化背景的构成要素和子系统的民族多元性,各民族要素和子系统之间的民族差异性,各民族要素和子系统和同一文化背景之间的民族差性的客观存在,是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复杂性的实践依据之一。

  (五)国家的现代化信息传播的以主体民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少数民族教育的民族区域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民族性差异

  国家的新闻、广播、影视、电讯、出版主要是使用主体民族的语言或者是多民族的共同语言来进行,其所传播的内容和信息主要是以主体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共同文化。具体到某一个少数民族的内容和信息,或者说以某一个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背景的内容和信息,在整

  个国家24小时不停传播的信息总量中,仅占一部分比例。即使某些民族地区现代化信息系统传播的信息总量中,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背景的内容和信息也只是占一部分,大部分仍然是以主体民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的文化背景的信息和内容。笔者于1995年12月中旬到云南昆明参加少数民族教育国际研讨会,由大会布置同和会代表一道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进行参观访问。景洪这个布满傣族情调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新闻、电视、广播、电讯采用的语言形式主要是汉语。我们所下榻的宾馆的电视频道尽大多数是在传送中心台、云南台的节目,当地的傣族节目比例并不大。晚上我们到街上观赏夜景,街头的广播、电器商店放的录音录像大多都是汉族节目。甚至我们到中缅边境勐腊有关村镇,满耳听到的仍然是汉族节目,当地傣族的节目仍未几。尽管当地的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保持浓厚的本民族文化特色,操用着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但他们从现代化的信息传播系统中所得到的尽大部分信息都是用汉语播放和录放的,其信息和内容主要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共同文化。这充分说明,西双版纳的民族性区域文化和国家现代化信息传播系统所传播的信息和内容,在文化背景上存在着一定的民族性差异。

  东部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汉族文化,固然在地理位置上和地处边疆的西双版纳相隔千里之远,但是通过现代化高科技装备起来的文化信息传播系统所传播的文化信息,跨越高山大川,源源不断地展天盖地地传向西双版纳。这种跨越空间而至的“文化”对当地的教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看到“地面”上相接或交叉、交融的文化空间分布关系和文化联系,而且要看到“空间文化传送带”所传送的文化。而对西双版纳的汉族来说,和少数民族不同,西双版纳的汉族学生固然受到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强烈影响,但他们在家里、学校和社区都使用汉语,学习和接触汉族文化为主,而且从广播听到的、电视看到的也主要是汉族文化。对西双版纳的汉族来说,他们的教育甚至大部分学校教育内部的文化背景和“空间文化传送带”所传送的文化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存在民族差异。

  这种“空间文化”和民族区域民族性文化之间以及新闻出版影像所承载的现代化文化和少数民族有关的传统文化之间在民族性方面的反差或差异,往往是少数民族教育非凡是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非凡性、困难性、复杂性之所在。

  任何理论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理论。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探究也不例外。它所反映的,从范围上讲,仅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教育的“部分”;从对象上讲,仅是这种文化背景“联系”的某些方面,某些环节。而且这一探究仅是初步性尝试,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竭诚欢迎批评指正。本文运用系统联系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和汉族教育文化背景的对比中,论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不同空间层次之间以及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之间的民族差异性,尝试在更深层次上揭示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非凡性。

  一、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概念

  世界任何国家、民族的任何类型和层次的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少数民族教育也不例外,文化背景“是指对人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形成产生影响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根据文化学的理论,这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是可划分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非凡性不仅表现在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非凡本质上,而且也表现在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之间,非凡是和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和国家宏观文化大背景的非凡联系上。这两种“非凡”构成了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非凡性。这是少数民族教育非凡本质和非凡规律存在的实践论据。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不是有关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本身的本质和类型差异的概念,也不是有关少数民族文化背景和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本质和类型差异的命题,而是属于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和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和国家宏观文化大背景之间以及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之间联系特征的范畴。

  所谓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指的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不同空间层次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少数民族教育的文化背景,和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民族同一性或民族属性方面本质一致性不同,往往表现出民族性差异或民族属性方面本质的非一致性。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是和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民族同一性或民族属性方面本质一致性相对应的概念。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同一性或民族属性方面本质一致性指的是摘要:主体民族教育的不同空间层次的文化背景之间以及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就总体或大部分而言主要是同一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区域性或社区性差异,而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性文化差异,因而就其民族属性方面讲,本质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少数民族教育则不然,少数民族教育不同空间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文化背景,不仅具有区域性或社区性差异,而且往往表现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区别。

  二、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的基本内容

  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民族差异性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和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空间层次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民族差异性

  了便于对新题目进行分析,根据我国的通常习惯,笔者把我国教育的文化背景从空间上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微观指县和县以下行政区域文化背景,中观指省、自治区区域范围的文化背景,宏观指整个国家文化大背景。对尽大多数主体民族成员即汉族成员而言这三个空间文化层次的教育文化背景就民族属性而言往往是一致的,即同属于汉族文化背景(或正确地说是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背景),均使用共同的汉族语言文字等。这三个空间层次的教育文化背景的差异主要是同一类型文化的不同区域文化的差别。以笔者的故乡山东诸城县,笔者度过青年时代的辽宁东沟县和现在居住的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山东诸城县可谓人杰地灵,曾出现一些有名的文人墨客和政治家,小小的数十里方圆之县有其独特的社区文化。但这种文化和济南市为代表的山东省区域文化,在民族性方面是一致的,这种区别只是社区性差别,而不是民族性差异。辽宁东沟县位于黄海之滨,是辽宁有名的鱼米之乡。东沟区域文化浸满了“海蛎子腥味”,飘散着“稻谷芳香”。它和整个辽宁省区域文化的关系和差异,主要体现为社区的差异,而不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性差异。现在居住的北京海淀区教育的文化背景和北京市文化背景在民族性方面的一致性或共同性,也是无须赘述的。进而把这两县一区教育的文化背景在宏观空间上再向广度扩展,就是全国的宏观文化大背景。这两县一区的微观文化背景和全国宏观大文化背景,就主导方面讲,也主要是区域性或社区性差异,而不是民族性差异。

  少数民族教育则比汉族教育复杂得多,其教育的微观、中观、宏观文化背景往往存在着复杂的民族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微观文化背景和中观和宏观文化背景之间的民族性差异。这类差异主要表现在非自治区的各少数民族自治县的教育文化背景方面。这些少数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县的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中少数民族文化成份占有较高的比重。从这种意义上说,这些县的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有一定的民族性。

  但这些自治县所属的省汉族人口占尽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低,这些省的区域文化背景主要是以汉族文化为主(当然也有一定的少数民族文化因素,但比例较小)。

  自治县范围的少数民族性文化背景和省范围的汉族文化为主的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民族性差异。

  从全国范围看,则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文化背景和这些自治县范围的本民族性文化背景,也存在着一定的民族性差异。

  以吉林省的长白山朝鲜族自治县、黑龙江省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以及笔者曾考察过的云南佤族自治县为例。这些县的朝鲜族教育、蒙古族教育以及佤族教育,其微观文化背景(即本自治县的文化背景)主要是由朝鲜族文化因素,蒙古族文化因素以及佤族文化因素所构成,也就是说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但其所属中观区域文化背景即省区的文化背景,则分别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的吉林省、黑龙江省、云南省区域文化背景,微观文化背景和中观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民族性差异。从全国范围看,这三个县的少数民族教育的微观文化背景和省区中观文化背景、全国宏观文化背景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民族性差异。

  这种差异最明显地表现在语言差异上。微观教育文化背景是属于这些少数民族本民族语言文化区域。在这个小文化区域里少数民族往往使用本民族语言。而在中观和宏观文化大背景中,则主要使用的是汉语。

  2?微观和中观文化背景和全国宏观文化大背景之间的民族性差异。这类空间文化背景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自治区范围内的各少数民族自治县。

  西躲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成份比例最高的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自治区人口的95%以上,其中90%以上是躲族,还有少量的门巴族、珞巴族等,汉族人口比例仅占5%。除人口外,加之青躲高原的地理屏障,和其他自治区相比西躲自治区少数民族文化成份所占比重最高,汉族文化的影响相对少些。也就是说在西躲自治区范围内,其教育的文化背景主要是躲族文化成份,西躲自治区内的以躲族人口为主的各县教育的文化背景和西躲自治区区域文化背景在民族属性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或者说以躲族人口为主的西躲各县教育的微观文化背景和自治区中观文化背景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他自治区的中观文化背景中,其他民族和汉族的文化成份比西躲自治区区域要多些,微观文化背景和中观文化背景的民族方面的一致性程度比西躲自治区相对低些。这是西躲自治区教育文化背景的重要特征,西躲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特征。但是从全国范围看,西躲自治区各县教育文化背景的躲族性和整个西躲自治区的以躲族为主的中观文化背景和全国多民族共同的宏观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民族性差异。

  总而言之,主体民族教育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空间层次的差异主要是区域性差异,而少数民族教育不同空间层次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是区域性差异和民族性差异并存。这是少数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空间层次差异的重要特征。

篇二: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个人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个人对照剖析

  材料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系统知识学习有待进一步加强。不能较好处理学与干的关系,总感觉事务繁杂,难以抽出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学习图简单,重应付,对各种新原理、新理论和新知识了解不透、学习不精、掌握不深,不能游刃有余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2、工作方法艺术有待进一步创新。办公室工作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和工作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时候,总感觉到方法不够多,视野不够宽,思维不够活,工作艺术和工作水平需要不断提高。3、工作的经验还不够丰富,这需要我平时多向有丰富经验的同志请教,同时也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4、工作上胆子不够大,有瞻前顾后思想,惟恐事情做得不到位。而实际上思想包袱越重,工作反而越难开展。这需要我解放思想,放下包袱,本着要立足点站稳,基本点站牢的原则,大胆细致地开展工作。二、整改措施1、加强学习,打好知识功底。从具体事务中走出来,科学安排工作,有效利用时间,全面深入学习贯彻__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党性修养,刻苦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丰富和武装头脑。坚持在

  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积极把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善于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放开视野,开阔思维,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思路,创造性开展工作。善于把握宏观形势,结合我校实际,把握部门特点,多作深层次探讨,多出创造性举措,在突破性思维中谋求工作最大突破。善于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勇于负责,又讲求策略、注重方法、讲求实效。善于激发干群热情,创造宽松环境,形成上下齐心协力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3.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战略定力。始终把讲政治作为最根本的和第一位的要求,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自觉在大局中研究思考问题、谋划推动工作,时时主动看齐、处处精准对标,确保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4.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始终坚守妇女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把功夫下在日常,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主动解决群众操心的实事、烦心的难事,多与群众交心谈心,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取得群众信任和支持。坚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大力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主动作为、干事创业的劲头,针对推进民族工作中暴露出的明显短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篇三: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2021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2021年__自治区《关于认真开好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有关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会前,与有关党员干部谈心谈话,虚心接受意见建议,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深刻反思并剖析产生问题的根源,明确了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一)对照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学习得怎么样,领会和把握得怎么样,特别是对关于党的民族工作重大创新性论述是否真正领会透、把握准方面:一是理论学习还需进一步加强。缺乏系统性学习,特别是缺乏对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的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效果上还存在看的多思考的少,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二是服务大局意识还需进一步提升。一些工作只是站在__工作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全局的任务目标思考不足,领悟不够透

  彻,导致工作过程中前瞻性、预见性不够,在超前服务、主动服务上做得还不够好。

  (二)对照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始终把抓好民族工作作为最大政绩,但对照高标准高要求,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意识形态工作仍存在短板。有的忙于具体事务性工作,片面认为“抓意识形态工作只要不出乱子、不出问题”就行,降低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导致工作抓得不够严不够实。

  二是民族工作仍存在短板。主要是,民族村(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还相对困难,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任务更加繁重;各宗教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日益凸显,抵御境外渗透斗争更加复杂,一些部门、单位对民族宗教问题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存在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的现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更加紧迫。

  (三)对照是否自觉主动地从事关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做好民族工作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分管领域的工作;对分管工作中涉及民族因素的工作,是否坚决按照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政策部署推进落实;在可能遇到矛盾和阻力时是否仍然坚定不移向前推进方面:一是对党员管理、监督和服务方面有待强化,没有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创造性。比如,个别党员认为推进双语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关怀,学生及群

  众理所当然会接受和适应形势需要,不会有任何问题,所以在工作上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影响了想干事者的积极性。

  二是舆论宣传不广,未充分利用新媒体矩阵,进一步加强宣传民族工作,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缺乏必要的警惕性,认真分析研做的还不够好。

  (四)对照是否认识到自治区民族工作中存在一些偏差和不足,分管领域工作是否存在强化民族的差异性,忽视和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的情况,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是否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整改方面:一是求真务实不严,一抓到底不够坚决。对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提的多一些,对解决工作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办法少一些,“严”和“实”的工作作风没有贯彻始终。

  二是对于在新常态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主动研究不够,知识储备不足,措施办法不多。

  (五)对照从政治站位、思想认识、责任担当、工作作风、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水平等方面:一是进取精神有待加强,攻坚克难不够到位。面对推进民族工作形势的新变化、各项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精神。

  二是对干部缺乏更深的交流与谈心,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经常以工作交流代替谈心交流,纪律意识有待加强,严管干部方面还缺乏“刀刃向内”的勇气。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理论学习不系统,在学用结合上有差距。将学习内化为行动、转化为实际成效方面还有很大不足,将上情与下情的有机结合思考得不够深入。理论学习还缺乏广度、深度,在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上下的功夫还不够,离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大局意识不深化,在统筹兼顾上有差距。在推进民族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虽然体现在表象上,但实质却透视出大局意识不够强。满足于上级安排什么就干什么,没有时刻提醒自己,在应对民族工作时既要站在全局角度去谋划统筹,又要充分结合实际去贯彻落实,没有把推进民族工作考虑得再全面细致一些,做得再周密稳妥一些。

  (三)联系群众不紧密,在宣传动员上有差距。宣传方式方法单一、不够灵活,宣传氛围营造得不浓厚。平时联系群众不够紧密,为妇女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不牢靠,深入基层一线主动倾听民情民意时间少,不善于发现和处理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与群众单向沟通有余、双向互动不足。

  (四)开拓进取不积极,在责任担当上有差距。工作中的担当意识、担当能力与组织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缺少直面问题的锐气、争创一流的决心,缺少排除万难的勇气、一干到底的韧劲。自认为一直以来对现在的岗位能够胜任,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放松了对自己的高标准和严要求。通过推进民族工作,面

  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想不出、悟不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用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民族工作。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以彻底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特别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动力,健全定期学习制度,系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以及最新理论成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用党的政策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2.转变作风,提升廉政意识。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始终做到秉公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时刻绷紧廉洁从政这根弦;带头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以严格的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正确对待监督、正确对待自我,带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时刻警惕“四风”反弹。3.立足本职,用心履职尽责。持续深化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进一步加强教育强引导,充分发挥“双语”培训基地作用,既要做好日常教学,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__生活;也要做好政策宣传,引导他们正确、全面的认识党的民族政策和

篇四: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政府党组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生活会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

  2022政府党组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月*日,政府党组召开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反思反省班子和个人在推进民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推进双语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教训,剖析问题根源和症结所在,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市政府党组对开好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高度重视,会前广泛征求了意见建议,政府党组成员认真开展学习研讨,深入开展谈心谈话、系统梳理检视问题,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做了充分准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央策部署,学习得怎么样,领会和把握得怎么样,特别是对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重大创新性论述是否真正领会透、把握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的内容学习对政策的学习还不够系统、全面、深入,在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缺乏足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二)对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怎样认识的,结合分管工作实际推进落实得怎么样,工作存在哪些差距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基层调研不够,不能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调查研究不够、对实情掌握不透、解决问题不多,欠缺以“带着问题、解决问题”的观念开展现场办公。

  (三)对照是否自觉主动地从事关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做好民族工作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分管领域的工作;

  对分管工作中涉及民族因素的工作,是否坚决按照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政策部署推进落实;

  在可能遇到矛盾和阻力时是否仍然坚定不移向前推进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民族工作的宣传还不到位,没有很好的运用网络新媒体进行系统宣传。对于在工作中如何更好的维护党的形象权威、宣传党的政策主张等思考研究还不深,特别是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和鉴别力。

  (四)对照是否认识到自治区民族工作中存在一些偏差和不足,分管领域工作是否存在强化民族的差异性,忽视和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的情况,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是否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整改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在顶层设计、设置载体活动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将民族工作内容贯穿基中。在安排下一步工作任务、开展活动过程中,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在推选“最美家庭”过程中,重点推选民族团结进步的家庭典型。加大对少数民族妇女的培训力度,鼓励并扶持少数民族女性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族手工产业。二是妇联机关蒙汉兼通的干部较少,开展工作不够有力。全力加强蒙语学习,在机关推行“一带一”学习蒙语制度,提升机关干部对蒙语的学习和运用,方便与少数民族群众交流沟通。

  (五)对照从政治站位、思想认识、责任担当、工作作风、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有些工作展开还有所顾虑,受思维局限,打不开思路,放不开手脚,下不了决心,缺乏持之以恒的劲头,不想为、不愿为、不敢为、不善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有时抓工作的力度不足,分管的工作与上级和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理想信念有所放松。对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的学习和掌握不够深入、研究不够深刻,致使理论修养停留在初浅层面,面对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未能完全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见诸于行动。究其原因还是理想信念树立的不够牢固,在新思想的学懂、弄通、做实上有差距,运用科学理论加强思想改造的能力不足。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宗旨践行不够,没有始终站在服务对象角度去思考问题,没有认真倾听诉求、深入征求意见,少数工作不够严谨、不够细致,离服务对象要求有差距。勤勉履责的担当意识不足,遇到棘手的问题就有推脱想法,缺少勇于担当抓紧办、善于担当快落实的劲头。

  (三)担当精神有所弱化。主动担当精神不够,尤其对全局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挑战,缺乏主动担当意识。有时怕负责任,怕挑担子,对一些难度大、牵扯面广、协调汇报层次多的工作,缺少攻坚克难的自觉性和行动力。

  3、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担当,自我加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工作中吃苦耐劳,不畏困难,严于律已,真正做到认真负责,干就干好的优良作风。以上是我个人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党组成员给予批评指正。

篇五: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学习宣传资料一、我国的民族政策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我省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的需要,是努力打牢我市广大群众树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活动的重大举措。1、什么是民族?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民族概念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甚至氏族、部落也可以包括在内;或作为多民族国家内所有民族的总称(如中华民族);或作为一个地域内所有民族的统称(如美州民族、非洲民族,阿拉伯民族等)。狭义的民族概念专指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在中国,周代文献中就已出现“民”、“族”两字,并各具宗族范围内人们共同体的含义,但合成“民族”一词,并具有目前的含义,则始自1989年梁启超的《东籍月旦》一文,在西方,印欧语系各种文字的“民族”一词,一般导演于希腊文,ethnos,意即依靠历史、语言或种族的联系而被视作整体的人群;日本的明治维新后,借用汉语文的“民”、“族”两字翻译西方语言的Nation一词。“民族”一词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转入中国,以后随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而普遍使用。民族不同于种族。种族也称人种,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形成的。种族属于生物学范畴,而民族则属于历史范畴。划分种族的标志是体质形态上的某些共同的遗传特征,一般是以肤色、头发的形状和颜色、眼色、面容等生理特征为主要标志。而民族则是

  1

  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为特征的,因此,生理特征不能作为识别民族的科学依据。民族也不同于国家。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不一定要有共同语言,如多民族国家,而民族则必须有共同语言、除了阶级的共同因素之外,单一民族国家,在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方面,民族与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2、什么是民族问题?现阶段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历史阶段,不同民族和不同民族集团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民族问题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它随着人们形成为不同的民族而发生,也将随着民族差别的消失而消失。在我国各民族都已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今天,各民族间的关系都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六十年代,有人曾经提出“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观点。它在实际上是错误的(马恩列斯和毛泽东都没有说过这样的话)。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经济建设成为我国时代的主题,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更快地发展经济文化的问题上。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地帮助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平衡,尤其是民族地区与内地和沿海等汉族地区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彼此间的差距还呈拉大的趋势。这种状况的存在,尽管主要是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如果听任差距长期存在下去,势必会影响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因此,千方百计地增加对少数民族的扶持和帮助,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的自强自立观念和能力,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战略问题,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

  2

  3、什么是民族特点?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尤其在社会形态更替时期,这种变化更为明显。形成民族特点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内容,民族发展的历史等。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民族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充分照顾民族特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民族特点相结合。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民族纲领及其政策,必须根据民族特点,根据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制定。忽视或夸大民族特点,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都会在实际工作中犯下错误。只有正确认识民族特点,从民族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各民族的特点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4、什么是民族歧视?按照民族的成分划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限制和侵犯民族的基本权利的现象。它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不平等看待,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是由地主、资产阶级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特别是帝国主义压迫民族征服、掠夺、统治其他民族的行动引起的,而由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纠纷、煸动民族仇恨、进行民族主义的欺骗宣传加以推动。它主要表现在,压迫民族认为,本民族“文明”、“先进”,被压迫民族“野蛮”、“落后”,并对被压迫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持歧视态度,成为危害民族关系,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民族歧视成为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目前,世界上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着民族歧视,有的是公开的,法律规定的,有的是隐蔽的,实际上存在的。民族歧视对各民族劳

  3

  动人民携起手来,争取民族解放事业是十分有害的。只有消灭剥削制度和民族压迫制度,才能逐步废除民族歧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5、什么是民族政策?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控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从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实质和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政策;后者如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政策等。从内容来看,有政策原则和政策措施之分,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具体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对涉及民族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体的规定,如我国对民族省区实行一些有别于一般省市的财经政策,对少数民族公民在生育、升学、就业和干部选用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等等。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它是党和政府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6、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原则是什么?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具体的国情制定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行动准则。它的主要原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实质的根本体现,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总原则和总政策。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在我国,民族不论大小,不论社会发展程度如何,在一切权利上都是完全平等的,在承担义务上也是平等的。不允许任何民族有任何特权,禁止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禁止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4

  (2)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用来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曾把它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词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实践证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充分尊重、保障各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体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与繁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是各民族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因此,国家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如给予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实施对口支援与合作等等,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之一。党和国家坚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专业院校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强党的领导,做好民族工作,强化民族团结进步和国家统一的有效途径,是使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扎根和取得胜利的可靠保障。(5)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民族平等权利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可以得到使用与发展。国家提倡和鼓励在同一地方工作、生活的各族干部群众互相学习彼此的语言文字。(6)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中华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得干

  5

  涉这种自由。对于忽视民族特点,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关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予以约制。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得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强制任何人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每个信教或者不信教的公民在政治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7、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包含哪些内容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它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党和政府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第二,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从内容来看,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就实质而言,民族团结是有特定内容的团结,主要是各民族中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团结。第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祖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四,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我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8、民族平等政策包括哪些内容?第一,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从一国范围来讲,要求国内民族一律平等;从世界范围来讲,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完全平等。民族虽然有大有小,有的先进,有的落后,但决不能以此来划分优劣、贵贱。大民族与小民族、先进民族与落后民族,在权利和地位上都应该是平等的。第二,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就是说,各民族不仅在法律上、在国家政治生活领域实行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

  6

  教育、该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一切社会生活领域也要完全平等。实现各民族权利的平等,一方面要禁止任何民族享有任何特权,另一方面要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禁止对少数民族的任何压迫和歧视行为。正如列宁所说:“我们要求国内各民族绝对平等,并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绝对不容许一个民族享有任何特权”。第三,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权利给予特殊照顾。不仅要遵守宪法和法律上的民族平等,而且要采取措施,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相对后进的民族实现平等权利。真诚地、无私地和长期地帮助原来受压迫的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帮助他们赶上先进民族的发展水平,消灭因历史等原因造成的民族之间发展差距,实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繁荣。第四:各民族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无权利的义务和无义务的权利都是不存在的,二者是统一的。各民族在充分行使平等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义务。9、国家关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国家关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本政策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就是要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出发,尊重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不能因某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就歧视或侮辱他们;一个民族某种风俗习惯的保持或改革,应由该民族的干部群众去决定,别的民族或个人不能强制或干涉;任何民族不能以本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或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与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10、什么叫杂散居少数民族?如何保障杂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杂散居少数民族一般是指居住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和居住在民族自治地方内但并没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目前,中国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约2800万,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他们分布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

  7

  直辖市的98%以上的县市(港澳台未在统计之列)。杂散居民族工作是我国整个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这方面工作,切实有效地保障他们的平等权利,政务院于1952年2月作出了《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份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197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民委党组关于做好杂居、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报告》,《报告》对做好新时期杂散居民族工作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总括来说,做好杂散居民族工作,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在政治权利方面,要充分体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各有关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对人口较少的民族,应给予适当照顾。少数民族人口较多或民族关系显著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有关少数民族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委员。在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市、市辖区、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同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部门和单位,必须配备适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特别要注意选配少数民族干部参加领导班子。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人民政府应以少数民族人员为主要成分组成,镇长、乡长应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2)在实际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杂散居民族工作。杂散居民族工作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特点,并且涉及面非常广泛,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采取适合当地民族特点的具体措施。有关地区的领导部门要把抓好杂散居民族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指定专人分管,定期研究检查,及时解决问题。11、如何惩处侵犯少数民旅风俗习惯的行为?我国宪法第4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为了保证这一原则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列有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国家政策法规,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犯罪的构成要件是:客体,是我国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

  8

  权利;客观方面,是指违反法律规定或者缺乏法律依据,以暴力、胁迫等方式,使少数民族改变(或者不改变)自己的风俗习惯,且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实施犯罪的主体是故意的(且多为直接故意)。很显然,本罪是在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故意的支配下,实施与之相应的犯罪。它的直接后果将使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受到侵害,也会使民族关系受到损害,是必须惩处的行为。对此,刑法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狗役。”12、司法机关应向少数民族诉讼参与人提供哪些帮助?为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诉讼权利,以及维护其合法权益,法律要求在诉讼中对少数民族给予必要的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时,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诉讼参与人,应该为他们提供翻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规也都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类似的规定。在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活动中,则有更为明确的规定,要求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检察和审理案件。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法律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13、对在普通高、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中谎报民族成份骗取考试或录取资格的考生,有哪些处罚措施?因为在高、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时,对少数民族考生有优惠性政策,如民族班只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对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时有一定的分数照顾等等。因此,有的考生便假报民族成份,冒充少数民族考生,以骗取报名资格或录取资格。这种行为侵犯了少

  9

  数民族的利益,也干扰了考试工作的正常秩序,对此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因此,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管理处罚暂行规定》中规定:以假报民族成份骗取报名资格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取消报名资格、考试资格、被录取资格,或者取消入学资格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并给予1至3年不准报考的处罚;在职考生,还要通报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暂行规定》也做了与此相类似的规定。14、如何确定中国公民的民族成份?为了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保障我国公民正确表达民族成份的权利,做好民族成份填报工作,国家民委、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联合于1990年5月10日下发了《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规定》。《规定》对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份的问题作了如下规定:(1)确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必须以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为准,不得以国家未确认的族称为自己的民族成份。(2)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父或母的民族成份确定。(3)不同民族的公民结婚所生子女,或收养其他民族的幼儿(经公证部门公证确认收养关系的),其民族成份在不满十八周岁以前由父母或养父母商定;满十八周岁者可由本人决定,年满二十周岁者不再更改民族成份。(4)不同民族的公民再婚,双方原来的子女如系幼儿,其民族成份在十八周岁以前由母亲和继父、或父亲和继母商定;双方原来的子女已满十八周岁的,不改变原来的民族成份。(5)不同民族的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收养关系、婚姻关系,不改变各自的民族成份。(6)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份的,不得随意变更为其他民族成份。15、国家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企业的优惠利率政策是什么?具体如何操作?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10月发出的《关于民族贸易和民族

  10

  用品生产贷款继续实行优惠利率的通知》中规定: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实行比正常的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低2.88个百分点的优惠利率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1988年1月以后发放的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按2。88%给予补贴,并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年度财务支出预算。具体程序是:贷款银行按季向当地中国人民银行支行申报利息,并填报一式三联计息清单,一联备查,一联抄送当地民委,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审核后将贴息补给贷款银行,然后附贴息清单将补贴款项汇总上划至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营业部。

  11

篇六: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不同民族不同样———民族差异法

  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19年第6期

  不同的民族在风俗习惯、消费特点等方面有所不同,据此,我们可以开发出多种特色产品。而这种根据民族特点进行发明创造的方法,叫做民族差异法。

  日本市川市附近的下谷玻璃制品公司准备开发一种新杯子,一个职工向经理建议道:“经理,人们拿杯子一般是在大拇指按的地方用劲,把杯子那儿做成凹下去的,就不滑。”于是经理奖励了这个职工。接着,又有一个职工提出建议:“经理,美国人鼻子高,应把杯子前面弄低,做成斜的。”经理听完后大喜过望,因为他正为公司的产品在美国市场竞争压力大而发愁呢!他根据这两个建议开发了杯身有凹处、倾斜的杯子,这种杯子好像脸上的酒窝,所以起名叫“酒窝杯”,既好看又实用方便。如此,一种适合美国民族需要的新产品诞生了。酒窝杯进入美国市场后很受欢迎,虽然价格比普通杯子高很多,但仍很抢手。

  除此之外,细观差别、依族而变并成功开发新品的例子还很多。

  约翰逊童年时家境不好,十几岁便到一家公司当推销员,主要推销化妆品。当时,美国生产的化妆品在设计时没有考虑民族差异,约翰逊心想:不同民族的人在生理上是有差别的,比如白人和黑人在生理上很不一样,为什么不开发适合黑人使用的专用化妆品呢?尽管有人曾想过这个问题,但都担心黑人专用化妆品市场太小,没有发展前途,便打消了这个念头。约翰逊不墨守成规,决定要在黑人专用化妆品领域闯出一条新路,创办了约翰逊黑人化妆品制造公司。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大量资料,约翰逊认为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必会高涨,种族歧视将有所改善或消除,黑人的经济状况不久就会好转,他们的民族自觉意识也会增强,凡是白人能够使用和享受的东西,黑人也可以享用,只要研制出适应黑人皮肤生理机能、品质优良、价格适宜的黑人专用化妆品,就会受到黑人的青睐。

  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努力,约翰逊黑人化妆品制造公司生产了不少黑人专用化妆品,发展很快。不久,约翰逊预料中的黑人民权运动兴起,黑人专用化妆品乘势走俏,约翰逊黑人化妆品制造公司迅速崛起,成为美国最大的黑人化妆品公司。

  意大利生产瓷器很注重民族差异,瓷器上的图案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符合西方民族的艺术审美口味,在法国等欧洲国家热销。

  我国一些企业也常根据民族差异来设计新品,比如一家酒厂根据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专门生产了一种烈酒,供他们御寒用,结果很受欢迎。

  我们根据民族这个市场变量来策划新品时,一定要细观差异,充分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消费欲望等,并把这种了解凝注在产品创意和设计中。

  比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不一样:每年傣历六月,傣族要举行泼水节,节日期间要赕佛,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祝贺;侗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喜欢斗牛,很多村寨都饲养了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独龙族妇女崇尚纹面……在饮食上,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有一些禁忌,我们便可根据其需求开发专供这些少数民族享用的“清真食品”。西藏的主要食物是青稞、酥油,那里的人特别喜欢茶砖,据此,西藏的食品厂能否开发一种与茶砖相近的新型食品呢?

  根据民族特点策划新品,常常给旅游市场增加新的消费项目。比如,用土家织锦制作的书包、枕巾、沙发巾、壁挂和用苗族蜡染布制作的时装常常成为旅游者争先选购的纪念品。

篇七: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如生活方面酉南云溃川一些地区对炖狗肉津津乐道日本人有生鱼席美国人如兔子般生吃多种蔬菜巴黎人则视蜗牛为美味佳淆印度人有童婚之风气凡此种种无不说明文化习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显露出各自的特色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各自的独特风格和内涵。长城是抵御异邦入侵、众志成城的象征;赵州桥、蔡伦造纸、毕升活字印刷是中国文化的积淀;瓦特蒸气机、爱迪生电灯、牛顿三大定律是西方文化的精华。鼓楼花桥是侗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粹。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其内涵的准则、规范、行为、模式表层下,都有一套价值系统,本族集团成员对它很容易理解,另一民族文化集团的人们却不易察觉。生长在某一个民族文化中的人移居另外一个民族文化环境生活,往往区触,会产生一种茫然与心理失衡的感觉。这是民族文化的排抗效应特征。一个民族、社团行为方式的总体以及个人从其总体中得到的文化信息,常常是这一民族或集团中较为固定的模式。换句话说,同一民族或社团是以同一文化模式进行社会活动的。同一民族的成员互相间可以用这一模式会预知和理解对方的行为意义,从而不会发生误解。跨文化的交际,则情况完全不同。因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价值、文化观及行为模式,所以不能用本民族的价值行为观去理解对方。例如毛南族旧历五月为最大的节日是“庙节”,土家族大年为腊月二十九,小年为腊月二十八。苗族的鼓丈(牯脏)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侗族的”颖社”等;如生活方面,酉南云溃川一些地区,对炖狗肉津津乐道,日本人有生鱼席、美国人如兔子般生吃多种蔬菜,巴黎人则视蜗牛为美味佳淆,印度人有童婚之风气,凡此种种,无不说明文化习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显露出各自的特色。不同的民族,有各自固定的行为模式、风俗习惯。这种模式不以个人为代表,而以一个民族或地区社团为代表。这些特定的模式客观地构成了文化差异性。但它受到社会的制约,是人们长期生活能觉察到,在共同意愿基础上建构起来并反复出现;得到该民族成员所默认的一种契约,一种受群体制约的特殊模式。它可以说是一本社会集团全体成员的行为规范手册,是社会活动的准绳。由于人类社会具有社会性,世界上任何人群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民族或社团发生交往.尤其是当今社会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际越来越频繁,,电视的普及更加强了全球性的大交流。如今电视卫星的“足迹”几乎遍及地球每一个角落。全世界现在拥有十多亿台电视机,其中50%是近五年来增加的;全球已设立有三百多个卫星电视系统,未来五年里,将有许多通讯卫星发射升空。这种全球性的电视革命对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影响非常巨大。显而易见,电视对各族观众而言,已不仅仅是旁观历史的媒介,实际,绝大多数人是通过电视来经历历史的。每一个民族将难以控制外来的信息,这种不可遏制的观念、意象和文化交融正在漫延和发展。卫星电视影响最大的是冲击各族文化,以往一种文化要被另外一种文化吸收需要几十年或百年之久,如今的卡拉OK、牛仔裤传遍全球。正是通过开放往来,尤其是通过电视屏幕,几秒钟就可以办到事情。但是话又说回来,尽管如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一个民族固有传统文化的整体内容,也不是一朝一夕短时期所能改变得了的。文化导入和输出,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高级的还是通俗的,知识的还是交际的文化都可以互相导入。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文化在西方及世界各地传播,中国儒家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现在的西服在中国的出现和流行等都是文化交流的现象。文化差异的导入和相互影响,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潜移默化因素。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文化交流、导入输出也是有可能的。中国四大发明、英国的火车、美国的电力学,德国的哲学。意大利的歌剧、日本的企业管理、中国的气功都互相渗透于世界大文化圈之中。反过来各民族、社团的文化本身也不可避免地相互受到影响。特别是当今社会生活的国际化潮流的文化演变过程中,更促使人

  们去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以便互学互补。民族之间不可能共有一种文化,一个民族中也不可能并存两种以上的文化。这并不是说。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相似或相近的文化圈子。但毕竟是汉族只有与汉族文化相对应,侗族文化只有与侗族文化相对应,苗族文化亦然。两个民族之间,当然会有文化交流和接受,借以互相取长补短,然而这种交流仅止于文化因子的接收和借用;而且决不能照搬,必须由该民族经过加工和改造,使之适应该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之需要,然后再纳入到他们民族固有传统文化整体中充当一个组成部分。接收异文化圈子与否?从来不会破坏本民族与其文化的直接对应关系,这就是民族文化的特有性。

  广告语言:民族文化的折射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8-11-1510:18:00]作者:李碧云编辑:studa20

  [摘要]现代社会中,广告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将所要宣传的产品信息尽可能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同时,又从多层面传递着民族文化。分析中、西方广告语言,有利于了解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及广告对民族文化积极的传播作用。[关键词]广告广告语言民族文化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广告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引导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前者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广告,如政府公告、文化教育团体的声明以及美化公共环境、防止污染、促进公共福利等方面的社会公益性广告;后者指以营利为目的、以推销商品为特点的广告,即商业广告。本文着重对后者进行探讨。广告语言的作用。广告是一门艺术,其构成要素很多,但语言文字居于首位,起着桥梁的作用,将广告所要宣传的产品信息尽可能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广告语言作为一种指导消费、传播美好生活观念的手段与途径,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艺术感染力。它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追求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广告语言是语言劝说功能最广泛的运用形式。它把信息价值和移情作用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或篇幅里,力争吸引消费者,激发兴趣,说明情由,鼓动感情,留下印象,并采取购买的行动。它不但具有丰富而凝练的知识信息,而且必须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符合他们本民族的文化,体现其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广告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折射,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文化心理、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将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分析中、西方广告语言,有利于了解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及广告对民族文化的积极的传播作用。一、中、西方广告语言所折射的文化特性分析任何一个社会的广告语言都无不带有该社会的文化痕迹。深植于中国人思想意识之中的家族本位及孝道,是许多广告语言的切入点。家是国人心中生活的宇宙,具有超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孝道深受国人推崇。“孔府家酒,令人想家”(山东孔府家酒)。“饮酒”、“乡情”、“家”勾起许多优美的诗句、感动的故事,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氛。“孩子孝,爸爸笑”(台湾菲利普电须刀),读着它,人们想到了孝心,体验着爱心,自然涌起购买的欲望。然而,

  西方文化中“家”的观念较为淡漠,父母与子女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奉行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性与独立。MONDARIZ(英国酒类产品),画面上一位年轻人酒后醒来,吃惊地发现耳朵和身上被别人趁醉穿了很多金属环;广告词“不想喝得太醉,选择MONDARIZ.”暗示MONDARIZ是一种个性较温和的酒,即使贪杯也不会大醉。“JustDoIt”(耐克体育用品),以JustDoIt为主题的系列广告和篮球明星乔丹的明星效应,迅速成为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JustDoIt迎合了青少年的心态:张扬个性,要做就做,只要与众不同,只要行动起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统一的思想,崇尚“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广告中常以“获得某金奖”、“国有企业”、“部优”、“省优”、“列入国家某计划”、“祖传”等具有“权威”的字眼做后盾,证明某产品的质量,而含有“厂家调研”信息的广告数小于百分之一。有些广告更是打着“皇权”的幌子,迎合不健康的消费心理。而西方人则尊重事实权威,喜欢以具体的数据证明产品的质量。广告中经常有“经过多次试验”、得出“实验数据”、多次“调查结果”等,以量化的数据说服消费者,并以此作为承诺的依据。美国福特汽车广告词:“将这页广告一撕两半,你会听到噪音,但比一部71年静悄悄的福特轿车,以每小时40哩速度前进时,你在车中听到的声音要高。测音器可以证明这一点。LTO型轿车时速40哩的噪音测定为64分贝,撕报纸的噪音却是74分贝。”这则广告通过具体的数字给消费者传递信息,消除了枯燥与单调,留下一种趣味盎然的感觉,让人感到愉悦和快乐。许多与民生相关的商品广告体现了国人重“情”、好团圆、求吉利、望子成龙等心理特点;展示亲情、友情、人情的画面,加上简短的祝福语,形成一幅典型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广告。“福气多多,满意多多”(福满多方便面)。“宝宝穿的开心,妈妈选的满意”(舒儿纸尿布)。“好丽友,好朋友”(好丽友系列食品)。有些广告的策划则直接针对国人奉亲养老、礼尚往来及现代社会中人情交易的社会习俗。“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风趣的画面、幽默的语言,让人难以忘怀。对吉利数字的偏爱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8即“发”,是发财致富的吉兆。9意为“久”,6为“禄、顺”等,与之排列组合的数字,千变万化,使人生出无数喜怒哀乐。广告中常常使用“999”、“888”、“168(一路发)”、“828(发又发)”、“818(发实发)”等,表示大吉大利,传递美好的祝愿。而西方文化中对数字的偏爱远远不如中国。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女性在中国文化里被定位在温柔贤淑、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框架内,是阴柔之美的象征。豪放、粗犷则属于具有阳刚之美的男性。“劲酒”的广告画面:男人们端着酒杯,赞叹“好一个中国劲酒!”,女人们身着民族服装,端着茶盘,温柔地叮咛“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啊!”在西方,由于女权运动的影响,性别差异大大减小了。菲力浦?莫里斯公司的VirginiaSlims香烟广告。画面里一位现代女性左手夹着一根香烟,右手提着公文箱,英姿飒爽,广告语“AWoman’sPlaceIsAnyPlaceHerFeetWillTakeHer.”,充分展示了现代女性希望生活自主和独立的特点随大流的从众心理在国人的心态中依然根深蒂固,认为“大家用的一定是好的”,许多广告大力渲染群体行为,说服消费者和众人一起购买某产品。电视广告的画面中常可看到男女老少争先恐后地抢购某产品;广告语中常听见“我们都喝……,今天你喝了吗?”“……深受大家喜爱!“我们全家天天喝!而西方人比较注重个体,””等。常以“个性(individual/individuality),个人(personal)独立,(independent/independence)隐私(private/privacy)”等作为切入点,,有时会以非常明确地针对个人的口吻,劝说消费者。“InThisAgeofTechnology–Sharing,WhateverHappenedtoIndividuality?”(在这个技术共享的时代,那么个性呢?)这是美国通

  用汽车公司在德国的子公司欧宝汽车公司的广告,主题强调“欧宝汽车卓然出众、与众不同的技术”,以“个性”为诉求点,吸引消费者。中、西方文化里对待“性”的观念有所不同。中国人谈“性”,犹抱琵琶半遮面;西方文化提倡以“人”为本,反对禁欲主义,这一点体现在一些奢侈品广告中,如化妆品、香水等。虽然中、西方文化在广告创作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为了促使商品走向世界,应力求寻找二者之间的融合点,求同存异,充分展现民族文化的特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饮料市场上的巨大成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喝可口可乐,永远是可口可乐”(DrinkCocaColaAlwaysCocaCola)。该品牌的创意既保持了美国民族文化的风格与特色(红色及品牌名俊朗洒脱的字体象征美国人的热情、奔放),又符合中国人趋利避讳的心理特点(“可口可乐”寓意美好、吉祥如意;红色也是中国人喜欢的颜色)。二、广告语言对文化的传播作用由于现代信息及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进,人类进入“地球村”时代的到来,广告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广告语言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善着生活方式,更新价值观念,逐渐接受代表现代文化的新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上世纪90年代后,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价值的比重已从物质转移到心理,透过物质来寻求潜在的精神价值和心理满足。广告语言更加强调民族性,重视民族文化的特点。“新一代的选择”(百事可乐)是为广大青少年所熟知的广告语。在饮料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百事可乐从年轻人身上发现市场,定位于新生代,创造了自己的市场。“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感受,脱口而出,简单而又意味深远,朗朗上口。咖啡,西方生活方式的代名词,赋予国人无限美好的遐想,如今也慢慢融入了国人的生活……“把精彩留给自己”(李宁体育用品),这恰好迎合了所有人的心态,谁不希望精彩呢?李宁体育用品走向了世界。“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戴比尔斯),已被喜欢金、银饰品的中国人所接受,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有视民族文化为广告的灵魂和精神,将其与广告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既符合人们的审美意识又能准确传递产品信息的优秀广告。参考文献:[1]于根元:广告语言教程[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侯维瑞:英语语体[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篇八: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材料分析题

  1、材料分析(请分析下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和观点。每题10分。)1、根据下列材料请谈谈当代中国的民族状况:材料1:“经解放初期科学的民族识别,在当代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大家庭里,共同

  生活着56个兄弟民族。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共有近13亿人。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11.5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1.59%;其余55个民族共1亿多人,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

  材料2:“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公里;南北相距5500公里,全国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着各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分布遍及全国,主要聚居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在其它几乎所有地区,也有居住。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但居住很广,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五大自治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广东、海南、湖南、湖北、河北、河南、山东、福建和台湾等省市部分地区;在山西、陕西、安徽等省亦有分布;即使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族际流动,也居住了一些少数民族。”

  (1)当代中国民族结构的特点是什么?(2)当代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1)当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结合的国家,它由56个民族组成。(2分)其中汉族是主体民族,人口众多,而55个少数民族的人口较少。(2)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和松辽平原等地区,但在其他地区也由分布;少数民族分布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64%。(2分)从总体上看,现在我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相互杂居、流动频繁的特点,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犬牙交错,难以分割。

  2、材料分析(请分析下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和观点。每题10分。)1、“17世纪初期至18世纪后期的150年间,原生活于我国伊犁河流域的蒙古族土尔扈特人曾经迁至伏尔加

  河流域。在饱受沙俄奴役和欺凌之后,思念家乡,思念故土,土尔扈特人毅然在渥巴锡汗率领下返回祖国。1771年1月5日,他们击溃了平时欺凌他们的沙俄殖民军,焚毁了不能带走的全部物产,33000多户169000多人一起踏上回归的征程。前有拦截,后有追击,还要受严寒和饥饿的煎熬。经过半年艰苦历程,回到祖国,只剩下15000多户,7方多人,牺牲过半。土尔扈特人不畏难险万里迢迢回归祖国,是18世纪我国民族史上一桩重大事件,也是世界史上罕见的悲壮义举。”

  “锡伯族原生活在东起吉林、西至呼伦贝尔、北自嫩江、南至辽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清朝,锡伯族被编入八旗。1764年,为守护祖国的西部边疆被派遣至新疆戍边。他们在新疆一边练兵习武,一边开挖水渠引伊犁河水,在大渠两旁开荒种田。19世纪初,张格尔入侵新疆煽动叛乱。英勇善战的锡伯营官兵奉命随同清军平定了叛乱。19世纪中叶,锡伯族人民配合清军收复新疆,英勇地捍卫了祖国的西部边疆的安全。”

  答:这段材料说明,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对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是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纽带和精神长城。居住于我国辽阔疆域的各族人民,通过爱国主义精神世世代代凝聚在一起,共同为祖国的统一与发展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爱国主义发挥了重大作用。(2分)

  纵观历史,历经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下来而且愈发充满生机和活力,原因就在于那种始终能够把全民族凝聚在一起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各族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培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贯穿中华民族精神从古至今的一条极其鲜明而清晰的主线,所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一主线而发展和丰富的,各种民族精神现象都建立在爱国情结这一共同点上。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分)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继承和发扬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捍卫国家主权的民族自尊品格;继承和发扬同心同德、万众一心的民族团结意识;继承和发扬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继承和发扬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和振兴国家的民族自强信念;继承和发扬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继承和发扬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2分)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继续加强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用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感情团结凝聚各族人民,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各族公民要强化“四个认同”:强化祖国认同,确立中国公民意识;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树立民族整体意识;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2分)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发挥爱国主义道德规范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2分)

  3、材料分析(请分析下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和观点。每题10分。)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设立了多项专项资金和进行若干的政策倾斜;在计划生育方面适当放

  宽要求;对少数民族中人民代表的选举在名额上给予特别安排;对少数民族考生在招生时适当降分录取等。答:这体现了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特殊原则。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证明:世界各国的民族的发展都

  具有不平衡性。在实现民族平等的过程中存在着社会目标与社会现实之间、形式上的平等与实际的平等之间的极大矛盾。因为“权利永远不可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换言之,由于个人天赋的不同,家庭背景以及环境的不同,个人努力的不同,这些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决定着平等的实现程度。因此,在事实上的平等与作为原则的平等之间就存在着种种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得到平等的结果,就不能只停留和满足于形式的平等,有时需要采取不平等的手段实现平等,即平等的结果往往要求不平等的机会。在实现民族平等方面也同样如此,要实现民族之间结果的平等并且保障和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就必须考虑各民族发展上的差距和文化上的差异,如果单纯强调“一把尺子量到底”,其结果只会是无法平等。对于少数民族权益特别保护的特殊原则,正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具体表现为优惠政策和措施。现在,许多国家都有对于国内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措施,对少数民族给予基于社会差别之上的特别保护。我国各民族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长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许多少数民族往往因为其人口数量、地域分布、自然环境、历史基础、社会发展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在一些方面还难以有效地依法享受法律赋予他们的各项平等权利,难以完全保障自己的合法利益。为此,我国通过立法、行政、政策等手段进行了引导和调整,在民族政策中形成了一系列对于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和特殊照顾原则。如材料所述。这些特殊性原则更多的是关注民族之间结果的平等。实践证明:这些特殊性原则具体化为政策和措施得以贯彻和实施之后,已经充分显示出促进各民族权利平等、共同发展的预期效果。

篇九: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2018-公务员民族团结鉴定材料-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公务员民族团结鉴定材料

  篇一: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回族、1981年参加工作,大专文化程度,他先后在**税务所、稽查局、计划征收科、税源管理二科从事所长、稽查员、副科长、科长等工作。无论环境怎样改变,他仍然以朴实的心态、敬业的精神去对待每一项工作。他一直在征管一线工作,以踏实、刻苦、勤奋、正直的品格以及熟练业务技能脚踏实地的为税收工作实践着。

  **同志是一位在税收岗位工作了27年的老同志,一直工作在税收工作的第一线,而且多年担任业务科室负责人。有着对税收事业的热爱和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业务素质高,政治立场坚定,为人正直、善良,始终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从来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主动搞好民族团结,并且注重民族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中尽量为科室的同志排忧解难。

  他分管的科室多名都是新分配来的税务干部,初来乍到的他们对业务实践和操作流程都有一定的欠缺,对于一位税务战线上的老兵和负责人,他总是能手把手的教年轻人,不厌其烦的给他们传授讲解税收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平时科里不管谁在业务上有疑难问题都爱找他求教,他也愉快并耐心的回答同事们提出的问题,使年轻干部很快都能胜任本职工作,**同志还以自己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刻苦的学习精神,感染着新同志努力的学习和工作着。

  过完新年科里工作千头万绪,每个人都在为个体计算机定税系统上线工作加班加点,昼夜奋战,作为科长的**更是忙的不可开交,他既担任指挥员又担任战斗员,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上还有一副担子。科室汉族同志刘艳红身体本来就很弱,郝科长就经常叮嘱这位同志多注意老益结合,为了工作别把身体累垮了。201X年6月刘艳红所辖片区有几户纳税人,以每月所交税款太高,不交或少交国家税款,**同志得知消息后,二话没说跑到纳税户商店,挨门讲解宣传税法政策规定,一坐就是半天,最终是他的诚心和诚意打动了纳税户,使国家税款一分不少的交入国库。

  2018-公务员民族团结鉴定材料-优秀word范文

  科室新同志多初来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有些不适应,想家想亲人。**同志就经常在工作之余和他们聊家常、聊当地的风土人情,关心他们的吃住情况,为他们介绍单位附近卫生条件较好、口味较好的餐馆用餐;遇到新同志生病他总

  是前去探望,问寒问暖尽量消除他们的思乡情结。新来的同志说:作为一名老同志能在生活上关心我们新同志,还能这样忘我敬业工作,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学习。

  在“扶贫、帮困、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中,他也是积极的参与,虽然住房还贷使他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宽裕,但是一遇到上级号召,他总是慷慨解囊。几年来,他捐款近千余元。201X年个体计算机定税系统上线,有一天他生病了,而他没有休息一天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去。同事都劝他回家休息,可他却说我心里“急”啊!上线任务重,时间短,不能因为自己而耽误影响上线工作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他在群众中树立了较好的口碑。

  他认真遵守执行县局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团结同志。当同事有喜事与他人同乐,正因为他良好的人格魅力和做人宗旨,受到了同事的赞赏和尊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不断加强自己的个人休养和党性锻炼,坚持以“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信条,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同志,在各方面工作都表现较为突出,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广泛好评,多年以来,他已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优秀税收执法者等殊荣。

  在税收这条雄关大道上,脚踏实地工作着、生活着,并在工作中积极寻找快乐,**同志在波澜的税海中并没有满足,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一位国税干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同志,处处为他人着想,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做出了大量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情,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中赢得各民族群众的心。他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有的只是在平凡中造就着不平凡,他是我们民族团结工作中的模范,也是我们在开展民族团结工作中学习的好榜样。

  资料来源:http:///data/xianjinshiji/

  篇二:民族团结单位单行材料

  且末公路管理分局民族团结单行材料且末公路管理分局,前身是且末公路段,于1973年建段,今年正式更名为库尔公路管理局且末分局。分局管养范围东与若羌交界(1718号路碑),西与民丰县相邻(201X号路碑),北经塔中沙漠公路至库尔勒公路的交通网络。管养G315线290公里、S233线139公里、Z591线235公里共664公里公路的养护任务。其中Z591线有砂砾路面200公里。且末分局由汉、维、回3个民族组成,现有职工130人,少数民族职工104人。

  2018-公务员民族团结鉴定材料-优秀word范文

  且末分局基于少数民族多,民俗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性,将民族团结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将民族团结活动其他各类活动结合开展,将各族职工干部相亲相爱的民族情谊融入活动、融入工作、融入生活。在民族团结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广泛宣传,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经过且末分局党支部会议决议根据今年的实际情况,调整了民族团结教育领导小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团结工作全局,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基层养护站的职工由各养护站站长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职工学习,并要求机关及一线养护站职工撰写不少于201X字的民族团结心得体会。组织全分局干部职工学习“新疆工

  作座谈会”会议精神。

  大力宣传在全分局范围内涌现出的一批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广泛宣传各族群众互帮互助互救的感人故事。

篇十: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科级干部党委书记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专题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理想信念有所放松。对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的学习和掌握不够深入、研究不够深刻,致使理论修养停留在初浅层面,面对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未能完全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内化于心,见诸于行动。究其原因还是理想信念树立的不够牢固,在新思想的学懂、弄通、做实上有差距,运用科学理论加强思想改造的能力不足。(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宗旨践行不够,没有始终站在服务对象角度去思考问题,没有认真倾听诉求、深入征求意见,少数工作不够严谨、不够细致,离服务对象要求有差距。勤勉履责的担当意识不足,遇到棘手的问题就有推脱想法,缺少勇于担当抓紧办、善于担当快落实的劲头。(三)担当精神有所弱化。主动担当精神不够,尤其对全局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挑战,缺乏主动担当意识。有时怕负责任,怕挑担子,对一些难度大、牵扯面广、协调汇报层次多的工作,缺少攻坚克难的自觉性和行动力。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1、树立发展的理念,做解放思想的排头兵。在今后的工作中,自我要着眼于新思路、新视野、新举措来做好办公室工作。要努力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意识和危机意识,要开动脑筋,着力研究适应新时期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克服求稳和保守思想,看准的事就大胆试、大胆闯,争当一名合格的干部。2、树立楷模的理念,做廉洁自律的排头兵。坚持严于律已,执行廉洁自律的规定,严格约束自我,非份之想不想,非份之财不取、非理之事不为。坚持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做敢于负责的模范,做善于团结的模范,做廉洁奉公的模范,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办事,努力做出榜样。

  3、树立奉献的理念,做永葆先进本色的排头兵。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在今后工作中,自我要继续坚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强烈的事业心和职责感,献身事业,不畏压力,勇挑重担,切实肩负起工作的神圣使命。在工作中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用自我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4、树立自强的理念,做转变作风的排头兵。今后工作中,我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热情化为干好工作的精神动力,使足劲,脚踏实地、埋头若干,努力改变工作方法,改善工作作风,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用一流的干劲、一流的作风、一流业绩回报工作。

  5、树立求真的理念,做实事求是的排头兵。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职工的法宝,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可靠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带头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在实践中,紧密联系工作的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工作多作贡献,多立新功。

篇十一: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P>  柯金虎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为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加瓦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人他把心中所有的温情化作无数份爱心奉献给亲爱的学生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加哈乡教育事业的沃土上用自己心中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铸就民族团结情使民族团结情万古长青使民族团结之花在加哈乡更加绚丽多彩

  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材料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材料先进

  为民族团结事业默默奉献的基层教师柯金虎----民族团结个人先进材料

  柯金虎,男,回族,新疆尼勒克县人,1985年3月出生,于2006年7月毕业于伊犁师范学院,数学专业,2009年3月到尼勒克县加哈乌拉斯台乡九年制中心学校任教,2009年3月参加中央广播电台大学成人教育汉语言文学本科学习,现任加哈乡中心学校九年级数学教师。

  在学校广大教职工心中,柯金虎同志是一个不断追求完美的人,他追求完美的事业,他追求完美的人生。如今,他所带的课是九年级数学,临近毕业,他肩上的胆子并不轻。对此,柯金虎也深知自己肩上担子仍很重,所以他要不断的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来答谢学校对他的信任和支持。他抓住点滴时光为学校、为加哈乡民族地区、为祖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默默地奉献。人们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正因为如此,柯金虎同志一直认为堂堂正正做人就是干好民族团

  结进步工作的保证,他是如此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他用无私奉献、用坦荡为自己的亮丽人生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永远是宽广、博大的胸怀。熟悉柯金虎同志的人都知道他工作干的出色,但也都知道他有一个习惯:只要是本单位的评优评奖活动,他尽量把名额让给别的同志而自己不参评,他常说只要我干的工作大家认可就行了,荣誉还是留给大家吧。实际上,不仅仅是在工作上,在生活中他也是对老师、学生关心爱护。大至结婚论嫁,小至虚寒冷暖。

  多年来,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人与事,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任何职务,他始终坚持“一把尺子量自己”,坚持党性原则,严格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实践工作当中,“谦虚、礼貌、诚恳、不盛气凌人”成为他的座右铭,他是行政领导的好帮手,因为他始终做到了“对行政领导支持工作不揽权;充分信任不猜疑;尊敬理解不推过;有了成绩不争功”。因为他始终做到了“政治上

  关心爱护;工作上理解支持;生活上关心体贴”。久而久之,柯金虎同志早已成为同事、朋友心中的做人楷模。

  新疆的危险主要来自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对中央这个英明决策,柯金虎同志深信不疑。在党的长期教育下,柯金虎同志在思想深处,自觉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柯金虎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为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添砖加瓦、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人,他把心中所有的温情化作无数份爱心奉献给亲爱的学生,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加哈乡教育事业的沃土上,用自己心中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铸就民族团结情,使民族团结情万古长青,使民族团结之花在“加哈乡”更加绚丽多彩。

  加哈乌拉斯台乡九年制中心学校

  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材料

  柯金虎

篇十二: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P>  同一民族语言的古今差异的例子

  同一种语言在古今差异方面,由于其自身的历史、语言文化背景和其他条件不同,自然会有不尽相同的表现。这也是我把它称之为“古今差异”的原因。今天我主要介绍一下几个古代语言不同类型和变化的例子,以供读者参考。根据汉语与阿拉伯语词汇表征功能的特征,可以将汉语分为三大类: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包括波斯语、阿拉伯语、叙利亚话等)、以阿拉伯语为母语但兼有其他语种语言功能的语言(包括波斯语;阿拉伯-土耳其语族)和兼有其他语种特征的语言(包括阿拉伯话;阿拉伯-希腊语族;阿拉伯-波斯语族)。在古代,这三类具有不同程度差异的语言都有其共同特性:以汉语为母语时,汉语词语表达功能具有明显特征;用阿拉伯话表示方言时,则具有较小差异;而采用阿拉伯-土耳其语族并兼有其他语种特性的阿拉伯-波斯语和叙利亚话等语言,在古今差异上可说是异曲同工之妙:在古代阿拉伯人中,大多数人都是“阿拉伯话”者。不过他们并不使用当地通行的阿拉伯-波斯式语音。

  一、阿拉伯-希腊语族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民族的阿拉伯人,虽然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大伊拉克,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密切。据文献记载,他们一般都使用波斯语和阿拉伯语作为母语。古代中东地区语言文字以阿拉伯语为主,兼有希腊语、波斯语和叙利亚语等其他语种特征。它具有音素结构和词汇表征功能,其词汇表征功能接近于汉语。而现在阿拉伯语族里使用的文字又与我国古代汉字发音相近,因而又称其为阿拉伯-希腊语族文字。但这一名称并非阿拉伯语的音译而来,而是由阿拉伯语原词发展而来。它同古波斯人(现在称阿拉伯人)、埃及人等建立了友好关系,在阿拉伯人还没有大规模迁徙之前,叙利亚地区已长期生活着阿拉伯人及其后裔等原住民。这些历史上曾经与阿拉伯人通婚而繁衍下来的阿拉伯-希腊语族语言与其相近,所以称之为阿拉伯-希腊语族语言。目前世界上使用阿拉伯话者有3000多万人,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约占阿拉伯总人口的70%.据有关统计发现,目前分布于全世界11个国家和地区之中。二、阿拉伯-波斯语根据古代阿拉伯语词汇表征功能的特征,可以将汉语所划分的阿拉伯-希腊语族与阿拉伯波斯语族的语言,即阿拉伯-波斯语族(英文名称Mashable)与阿拉伯-波斯语族(阿拉伯-波斯语族)。这两个语种,是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语言族。阿拉伯-波斯语族既是阿拉伯-土耳其语族之组成部分也是阿拉伯-波斯语族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波斯语族包括阿拉伯-希腊语族和波斯/阿拉伯语族两个语种。历史上以波斯语为母语的国家(如阿拉伯)有波斯-阿富汗地区(波斯),还有亚美尼亚、白俄罗斯等。据考证,这些地区均为当时波斯共和国领土之一部份。叙利亚是古代阿拉伯王国建立并统治过的最大国家(除南斯拉夫外)之一,也是阿拉伯帝国版图中最大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它西临地中海与黑海与土耳其隔海相望,东与土耳其接壤而与土耳其隔海相望,北接乌克兰草原地区,南与地中海沿岸国家(包括伊朗)以及南邻伊拉克及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国接壤。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国家是受阿拉伯帝国统治最多的国家。从地理位置上讲,阿拉伯帝国又称哈里发国、安纳托利亚帝国/叙利亚帝国等。这些国家和地区均为古代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主要场所之一。但是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其他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它们同以汉语为母语但兼有其他语种功能以及与阿拉伯-波斯语同种语言特性相结合形成了阿拉伯-波斯语(也称为阿拉伯-波斯/波斯语)。此外,古代还有少量阿拉伯-希腊语族成分存在。由于这些国家之间历史、语言文化背景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历史上以汉语为母语时,同一类型语言之间的古今差异情况也是不同或相同者甚多。这里我主要介绍阿拉伯-波斯语族中同属一个语系而不同特性部分存在明显差异地区间之对比情况。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即以阿拉伯三、中国语音上的古今差异从语音结构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语音的古今差异是比较显著的。对于汉语的语音特征,

  一般认为有六种:声调)、音调、切切、舌调、韵调。其中各有不同。其中,又以调值变化最为显著:语音的演变趋势有其基本规律:现代语音比古代语音稍偏平声、鼻化声、阴、阳平平、去声、阴平和声调结构更趋于一致。现代语音相对较平声、阴平和去声比较接近。古语平声和古韵音之间是没有差别的。但是,从普通话语音发展来看,由于普通话是由语音合成而成,所以语音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在古代,这种稳定是随着语音演变所成的,也可以说是由声调和语调组成的变化。所以说,就目前语音研究而言,现在与古代语音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低出入,这是必然因素之一。根据这种特点可以认为:中国语音的古今差异是从平声开始而逐渐演变为鼻音;而从鼻音和翘舌音发展而来的调值也是随着语音改造而变化地规律;从辅音逐渐发展演变而变化;从元音变成后元音;从声调再变化;从字词结构到语音等方面来看,都有很大变化。尤其是韵母方面,古今基本上没有变。因此普通话语音有其特殊性;普通话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语音环境;至于一些地方和民族所使用的特殊语音和发音方式,就与我国语音不同了;因此可以说它是古今差异很大和很难辨别的语言学现象了。所以中国古代口音和现代普通话虽然有一定特点,但是和古代是大相径庭了。这也可能是由于它有着更复杂、更重要得原因之一。下面我简单地对上述语音古今差异作个简单的列举和分析:(1)语音结构:不同普通话的音节分布上存在着古今差异:由于古代中原地区气候相对寒冷干燥而且比较湿润,所以语音变化较大;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程度

  四、与阿拉伯-波斯语族语言的差异在汉语的历史上,中东、印度的伊朗等地区生活着阿拉伯-波斯语族居民,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也受波斯文化影响。其中伊朗等地的某些地区,阿拉伯人与穆斯林文化在语言上是相互依存的,又由于长期受阿拉伯-波斯语族的影响而使语言中的一些音节具有阿拉伯-波斯语化现象和特点。这些语言中除伊朗南部的阿拉伯人是波斯语母语外,多数人并不使用当地通行的阿拉伯-波斯式语音。而叙利亚人所使用的波斯语却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特点和语义表达。这使得和阿拉伯-希腊语系的语言又存在着巨大变化。比如在声调方面,阿拉伯语和波斯语里都没有“b’a-”发声调,但是从普通话系统听起来比较容易识别;而“a”“b”发成辅音时则是个音节型,不发声调(即轻声)了……在用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表示方言时(方言)对汉语和阿拉伯语没有明显差别,而用叙利亚话表示时却有很大差别。例如伊朗人是用“hoqa”(阿拉伯语)表示“叙利亚”或者“亚尔”或者“阿拉伯”(他)们(包括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语言;而对其家人使用阿拉伯语时则完全不同(阿拉伯话和汉语都存在类似问题).如果说叙利亚话和阿拉伯语还有一些变化和特点,那么叙利亚话(或者是叙利亚人所说的方言)就会显得有些不一样了。像“阿拉”(希腊文DraHa.a)之类词语具有显著特点和音调差异。在阿拉伯-波斯语族语言中(除阿拉伯语外)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词汇——字词法上出现了一些错误和语义混乱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阿拉伯-波斯式发音方法:因为每个词都有自身的语音特点,且都采用不同字母发音和拼写方法进行发音(主要有两种读音方法:一种是音节分开式读音;另一种是连续读音法)处理起来显得很困难、费劲以及五、用阿拉伯话表示方言时,其语音也具有很小的差异。古代阿拉伯人的主要语言是阿拉伯-希腊语。它的发音特征是,从一个鼻音,一个辅音(moh)进入第二个鼻音或者第三个鼻音,然后再被第二个鼻音(máng)代替。然而现在阿拉伯话并没有出现这一情况。尽管它使用其他语言来标示其本国内部的部分地区,如伊拉克南部和阿富汗东部地区,它的母语是希腊语。但是与此类似,它并不包含在汉语中。它现在仍使用。至于第三个鼻音(r)是多少,它目前尚无一个准确的解释。它不像波斯语那样有多种语音系统,可以用来作为语言词汇表征。它可以与汉语相比较地表达出语音特征。从语音特征看,现代阿拉伯话也远比古代来得更丰富一些;但与方言对比来说,差距仍然很小。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部分方言与当地方言之间存在着很小差异,而且其中还有相当多地带有一些语音色彩变化。如一些地区如阿拉伯人认为英语比汉语更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对一些方言存在误解等。六、说汉语和说阿拉伯语的古代不同民族使用相同或相近方式表达同一个思想,都表现为

  “方言”特征。在古代,不同语言之间的“方言”和内部差异在古代并不是很大。因为用普通话来读一个

  词时,同一句话中“方言”的成分总是多于“方言”,并且还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也存在于同一个词语中。在同样的句子中,用不同字表示相同意图时也会发生差别。例如(即我们常说的“平声母”)一词可以表达“家乡普通话”、三种含义不同之处:一:阿拉伯语中的词义并不完全相同。在古代,这种差别就相当小;阿拉伯语中词语通常都有意义上的相同但含义却有不同。同样,中文和法语中表达的内容也有很大部分是相同或相近度的。例如:同样表示尊敬、赞美;一样有欲望、愿望、渴望等等特点,在古代也如此。但是用中文或汉语表达同一思想时不同语言间出现差异是不可避免,主要看该词在汉语中的地位如何以及它在古代何时或为何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出现这种差异。当语言受到外来文化因素(如来自异族思想)影响时,就会产生与不同民族相同或相近方式表达同一个思想,而没有意义上的“方言”特征;也就是说,同一种语言可以表达很多概念。这样在某一特定时候就可能出现“同音不同义”现象。但是由于语言具有共同特点从而形成与当地语言既有差异(方言)又不相同、相互矛盾而具有明显特征是有的。这一现象正是古今区别所在。如我们中国人的“乡音”与阿拉伯人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认同差异;比如汉语中没有一个字是单独使用而成就的;汉语不需要用阿拉伯式发音(如汉语用词习惯于加在一起)或完全用汉字所表示来看(阿拉伯语)和(表达同一意思)等等;还有像“我有一个老母亲”等方言词等等都是有差别但比较大异之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用阿拉伯语说汉语通常都含有“方言”,例如用阿拉伯话来说自己就是一个方言或闽南话或者潮汕地区闽南话(闽南语)这样表达

篇十三: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P>  中西民族思维差异在句子层面中的体现

  张雪莲

  【期刊名称】《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4)004

  【摘要】语言和思维关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表征.中华民族善于形象思维,整体把握,重意合;西方民族善于抽象思维,细节分析,重形合.这种思维差异在汉英两种语言句子层面中均有体现.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张雪莲

  【作者单位】喀什师范学院,语言系,新疆,喀什,844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05

  【相关文献】

  1.简析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及其在语言层面上的体现[J],董召锋2.论句子符号生成机制中的心智运算过程——兼谈思维民族差异的表现与成因[J],孟霞3.英汉思维差异在句子结构上的体现[J],邱小玲4.简析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及其在语言层面上的体现[J],董召锋;5.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在英语写作中的体现:——以雅思写作文本为例[J],李佩霖;刘玉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十四: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P>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疆维汉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作者:苏丽燕.阿依拜克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4期

  【摘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新疆,汉族与维吾尔族是两个最大的民族。本文探讨了两个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以及维汉民族应如何和谐共处,为建立两个民族的和谐关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维吾尔族汉族民族关系

  一、维汉民族关系的现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维、汉、哈、蒙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新疆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维吾尔族人口为1011.98万人,汉族人口为841.96万人,分别占了全部人口的46.42%和38.99%。占据新疆人口总数前两位的维汉族群关系是影响新疆政治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共同的经济生活将各民族的利益更加紧密、直接地联系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初,有100余户汉族农民自发来疆并在维吾尔族人聚居的民丰县定居,当地各级政府帮助他们解决住房、用水、用电、子女入学等问题,维吾尔族农民主动为其中的贫困户、缺粮户捐钱捐物,以后这些汉族农民带头进行科学种田,传播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等方面的农业生产技术,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状况,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经济交往的不断加深,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上的交流和沟通。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各种文化因其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碰撞甚至冲突。

  二、维汉民族文化的差异

  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使人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文化观念和风俗习惯。实际上,在维汉民族关系的整个过程中,文化的差异始终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文字

  人类交际工具的种类是繁多的,有手语交际、旗语交际、音乐等多种形式,但语言文字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交际工具。一个民族的存在,是以其使用的语言为标志的。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是这个民族认识、解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值体系。与此同时,一个民族往往将自己的历史,以及自己对于环境做出反应的一些经验积淀在自己的语言中。在民族关系的实际中,差异最主要体现在人们的符号化行为中。

  人类的思想文化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的。语言的差异导致文化的差异是必然的。维吾尔族是以维吾尔语为母语并作为日常生活用语,而且保留了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维汉民族关系的发展过程中,语言成为了两个民族隔阂的重要因素,语言的不同,言语的不理解,思想文化表达的制约成为维汉交际的阻碍因素。由于维汉语言的不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维汉民族的民族意识,弱化了维汉彼此接纳的心理,进而强化了民族之间的差异。

  2、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大约在十世纪初,即我国唐末至五代时期,比中原地区晚了两个多世纪。大约在十五世纪伊斯兰教取代了其他的宗教,成为全体维吾尔族共同信仰的宗教。从此,伊斯兰教就根深蒂固地影响着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文化的意识形态范畴内,宗教属于文化的重要要素,维吾尔族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表现在维吾尔族的经济、社会生活当中。维吾尔族的行为准则都是以伊斯兰教的典籍《古兰经》以及“圣训”为指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维吾尔族的宗教信仰里的禁忌:维吾尔族不食自死的牲畜,维吾尔族不食猪肉、狗肉、兔肉、驴肉、骡肉等等,不食一切动物的血。在维吾尔族的清真餐厅吃饭,不能把非清真的食物带入餐厅,这样是对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的不尊重。

  汉族不是一个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汉族对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吸收并成为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在整个汉族群体里,宗教信仰是不同的。

  维汉之间因宗教信仰的不同引发的民族关系问题以伊斯兰教和非伊斯兰教尤为突出。部分伊斯兰教信仰者总是在强调自身与异教徒的对立,强调正统与异端的区别,由此构成了不安定的因素威胁着新疆的政治稳定和安定团结。

  3、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是人们积久而成的风尚和行为模式,是一定社会中大多数人共同遵守的规范。风俗习惯作为一种文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维汉之间的跨文化传播。维吾尔族风俗习惯主要是依托《古兰经》伊斯兰文化而形成的独特的、完整的民族风俗。维吾尔族喜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物,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最重大的节日是“古尔邦节”。

  (1)饮食禁忌。穆斯林的饮食禁忌种类很多,但几乎都是对动物性食品及其脂类,而且要求比较严格。禁食猪、狗、驴、骡肉和猛兽猛禽的肉。禁食未经宰杀而自死动物的肉,也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食所有动物的血。禁食不是穆斯林宰杀的牲畜。这种禁忌的行为准则来源于《古兰经》以及“圣训”。

  (2)生活习惯。维吾尔族在生活上是非常严谨的民族,维吾尔族忌讳洗过手后甩手,忌讳在别人面前剪指甲、擤鼻子等不雅不礼貌的行为。但是,在汉族文化中没有对饮食的禁忌,也没有严格的行为准则来规范生活习惯。

  三、维汉民族关系需要和谐发展

  维汉民族交往需要两个民族彼此之间的接触、交流和往来,并需要维汉之间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里相互协作、协调发展。维汉民族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维汉两个民族的团结发展,维汉两个民族的团结发展是建设和谐新疆,使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

  维汉之间的交往障碍主要是由于语言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差异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维汉民族问题的时候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现代社会中,维吾尔族学习汉语语文显得尤为重要。维吾尔族学好汉语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能够学习到更多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在维吾尔族学好汉语的同时,同样对汉族也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在新疆维吾尔族聚居的地方工作的汉族干部,只有掌握好维吾尔语,汉族干部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才能够更好地与维吾尔族群众沟通交流。

  新疆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在市场经济日趋深入的现代化进程中,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隐含的封闭性、排他性和落后性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本民族的发展,这就需要维吾尔族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与其他民族相互学习、相互交融,只有在不断交往中才能够凸显出自己民族的先进与落后,才能够推进文明与进步。维汉两个民族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现彼此之间的长处与文化精华,逐步使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拉近,逐渐淡化彼此之间的文化分歧。

  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看,随着社会化程度的加强,社会分工愈加细化,世界犹如一个大的工厂,需要一种高度统一的高效率的管理来指导、协调和组织社会生产,而经济活动的本质是无民族差异的。因此,在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需要新疆维汉民族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扬弃传统的文化观念、文化模式,认同与接受适应社会化管理与发展的新文化观念,新疆维汉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①单波、石义彬:《跨文化传播新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②彭岚嘉,陈占彪:《中国西部文化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③吴飞:《火塘·教堂·电视——一个少数民族社区的社会传播网络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④牛丽红:《新闻报道中的西北民族问题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7⑤蔡帼芬、徐琴媛:《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3)⑥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黄泽:《民族文化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0)⑦刘双、于文秀:《跨文化传播:拆除文化的围墙》[M].黑龙江出版社,2000⑧[英]马勒·茨克:《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⑨陈青,《跨文化传播中的中西方差异及传播策略》[J].《声屏世界》,2005(3)⑩常燕荣,《跨文化传播的三种模式》[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责编:周蕾

篇十五: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P>  十对照十检查十反思学习教育活动个人对照检查库车三中一对照政治坚强的标准1对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政策及教育系统内维护民族团结抵御宗教渗透主题教育年活动有关规定理解的不到位以后会在这些方面更加重视也会积极学习民族团结的有关规定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落实各项规定情2对政治不够关心不够重视学了文件不理解理解不到位从今往后要加强对政治方面的学习和关注整改措施要与所查找问题剖析原因相对应

  “十对照十检查十反思”学习教育活动个人对照检查库车三中潘国丽

  一、对照政治坚强的标准1、对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政策及教育系统内“维护民族团结抵御宗教渗透”主题教育年活动有关规定理解的不到位,以后会在这些方面更加重视,也会积极学习民族团结的有关规定,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贯彻落实各项规定情况;2、对政治不够关心、不够重视,学了文件不理解、理解不到位,从今往后要加强对政治方面的学习和关注,整改措施要与所查找问题、剖析原因相对应。要避免喊口号、谈宏观、不具体的措施,要多些“干货”,好操作、能落地的措施;二、对照民族团结的要求1、遇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人和事还不是很积极的去维护民族团结,以后在这方面总得要做到:一是从社会、单位和自身三个层面分别杜绝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人和事;二是从小处着眼,在自己实际的工作生活中维护体现民族团结;三是通过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来说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2、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掌握不深刻、理解不透彻,进而以后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要深刻掌握,理解要透彻;3、不同民族的民族习惯没有做到很好的互相尊重,以后要对不同民族的民族习惯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做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4、单位内部民族团结互信好,社会生活中缺少交流沟通,八小时以外缺乏互动,以后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主动和别人交流;三、对照新疆精神的内涵1、在践行新疆效率、库车能力上“我能行”主体意识不高,

  1

  工作方法单一、实效性不强,视野不宽,今后要大力破除因循守旧、畏首畏尾、怕担风险的旧观念,树立抢抓机遇、敢想敢干、敢于担当的新精神;大力破除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甘于人后的旧观念,树立争先进位、雷厉风行、敢为人先的新精神;2、在热爱祖国、热爱新疆、热爱家乡方面做得不够,不具备团结奉献意识,进取心不强;3、在树立新疆形象上做得不够,从现在起打造出自己的区域精神,才能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使全疆上下团结一致、共谋发展;四、对照新疆人的“中国梦”1、对社情舆论、异常现象不留意、不关注、不报告、不处置,进而决定以后要对社情舆论、异常现象多留意,多关注,多处置,借助政府公信力和体制的基本价值基础,能够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资源;五、对照党的惠民政策1、对中央、国家、自治区对南疆出台的扶持政策不了解、理解不深,未能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做到宣传教育,通过这次学习以后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教育、卫生等民生资金审计,保证党和政府的各项安民、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2、对库车县委、政府学前“双语”保障经费资助政策、高中阶段落实国家助学金和减免学费、书费、住宿费政策认识不到位、宣传不及时、执行力差;六、对照“四种意识”1、艰苦奋斗意识不够,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没有入脑入心,艰苦朴素,节俭办事的自觉性不够,从今往后要加强艰苦奋斗意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在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工作细节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审计工作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七、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

  1、管理学生简单、教育学生不讲究方法,有时候忽视、冷淡学生,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要坚持理想,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信念。思想上清醒、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理论要强。为此,我必须做到:切实加强党教育理论学习。约束自己,认真整改;继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先进而纯洁的现代教育观;2、事业心、责任心不强。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工作上墨守陈规,不愿创新,今后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3、终身学习理念不强,不注重知识更新,从这一刻开始要加强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要不断的更新知识;4、育人意识淡薄,重教书轻育人,对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引导不会做、不愿做,从今以后我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5、忽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管教学生不严或方法不当,造成班级管理混乱;6、同事之间有时候斗斗嘴,不能很好的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要正确地对待群众提出的各种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从群众意见中看清自己平常没有察觉或没有引起重视的缺点和不足,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好自己的师德问题;7、对集体有时候不够关心,有时候关心的不是很到位,从今往后,要与集体团结一致,要做到个人离不开集体,注意

  3

  加强学校教育制度的宣传工作,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增加自己对教育不良现象做斗争的勇气,树立良好教师的自我形象;八、对照时代新风尚要求1、创新意识不强,满足于固有的工作思路,凭经验办事,从今往后要增强创新意识,在经验的基础上灵活创作工作思路。;2、不能坚持以现代化引领、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工作方法融入到日常管理、教育教学中,通过这次学习明白了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3、在破除陋习、反对封建迷信方面认识不到位、做得不够,以后要多看书,多关注这方面的新闻。;九、对照党纪国法1、对于党纪国法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有时候基本算是不理解,以后要做到加强对党的政策和国法的理解和分析,要基本做到对党纪国法能熟练运用和加以创新,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认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每天坚持读书阅报,深入学习党十八大新精神、新理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基层工作的新需求,使自己具备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强有力的基层工作能力,进一步扩展知识面,更好的履行好本职工作;十、对照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标准1、上课时思路不缜密、课堂效果差,以后在课前要及时备课并反复琢磨研究用哪种方式才能让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首先要我们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其次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与思考教育的本质,回到教育原点;还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我们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教育公平;第四,办好人民

  4

  满意的教育,要求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第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要求我们特别重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生活;2、看问题、做事情标准不高,联系学生实际不紧密,进而以后要对待问题和做事的标准要高,紧密联系学生实际。

  5

推荐访问:民族差异对照材料 对照 差异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