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介入幼儿冲突地案例分析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教师介入幼儿冲突地案例分析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教师介入幼儿冲突地案例分析报告

教师介入幼儿冲突地案例分析报告6篇

教师介入幼儿冲突地案例分析报告篇1

案例分析:大班幼儿之间的冲突篇一

背景:

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中很常见,多发生在游戏活动中。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为一些 “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有时甚至会发生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行为。其中对于空间、物品等资源的争夺以及游戏规则的分歧是引发幼儿冲突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幼儿同伴冲突会成为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的阻碍,最初被教师和家长视为消极行为而遭到禁止,但幼儿同伴冲突却是不可避免的。大班幼儿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过渡阶段的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程度,将对幼儿的小学生活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性格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

实录1:

晨间自由活动中,孩子们陆续进班跟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但小灿(男)在这儿站站,在那儿看看,看到别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很想加入他们,于是他搬着椅子来到小琪等三个小姑娘这一组,还没等他坐下,小琪她们一边往外推他一边说:“你不能和我们一个组的,你又不是女孩儿!”。但小灿还是执意要坐下,她们一边用手拍打他一边说:“你是男孩子,你不能和我们在一组的!”,“你不能和我们一组的,因为一个组最多是三人,也可以是两个人。”一旁的小昊也站起来往外推他。由于来园接待时段比较繁忙,于是老师指定小灿加入其中一个组,这组的其他小朋友也没多说什么,和小灿一起玩起来。最终借助教师的权威,本次冲突结束。

实录2:

幼儿在小树林里自由活动时,四个男孩子排成一队玩开火车的游戏。处于火车最前面的是小越,然后是小伦、小麟、小铭。小越开始的时候跑的很快,后面的小朋友也跟着跑,突然,小越一个急转弯,排在最后的小铭被甩了出去,摔倒在了地上。三个小朋友都跑过来扶小铭,小铭站起来很生气地指责小越:“你跑的太快了,还急转弯,把我摔倒了。”小越不说话,其他小朋友也说:“是啊,你跑的太快了,把人家摔坏了怎么办,不许跑那么快了!要不然我们就不带你玩了。”小越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不跑的那么快了,大家又开始玩了起来。

分析:

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因幼儿社会化发展水平的进步而较中、小班幼儿有了明显的不同。大班幼儿有时可以比较周全的考虑问题甚至能够从对方、从大局考虑问题。这一方面是其智力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社会经验的增加。他们可以通过区分同伴冲突的原因来采用不同的同伴冲突策略,同时可以综合地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可以多种策略综合应用。具体来说,大班幼儿在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方面有如下特点:

1、幼儿自主解决同伴冲突比例增加,教师介入比例减少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有各种不同的起因,但是解决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方式,自主解决,或由教师介入解决。在实际观察中,可以看到,只要同伴冲突不是非常激烈,幼儿都能够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解决,而有时候冲突激化,双方没法化解,其他幼儿这时会出来充当裁判的角色,协助解决冲突。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矛盾过于激烈,教师介入的话会受到批评,这是幼儿都不希望的。而教师介入的冲突则多集中于上课期间、午饭期间、午休期间,这些时间是对纪律要求比较严格的时间,如果有幼儿在这个时间发生冲突势必会造成秩序被打乱,教师要维护正常的秩序,就必须对出现的冲突实施严格的管理和介入。

2、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中通过协商、博弈的方式增多,暴力、身体攻击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减少

大班幼儿都尽量会用协商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就算是争吵也是个人在陈述个人的理由,双方就会在这样你来我往的言语冲突中对矛盾进行化解,最终会在协商、沟通中解决大部分问题。动用暴力、身体攻击等简单粗暴方式解决冲突是比较少的,几乎没有幼儿完全应用暴力手段来解决。这表明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会只针对冲突采取一种办法,也不会采取会受老师批评和同伴都比较排斥的方法。

3、小团体增多,不同情况解决同伴冲突的方式不同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明确的团体意识,一般幼儿都会有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社交圈子,如果是在社交圈内部发生的冲突,冲突双方会在冲突中表现的相对比较克制,不会发生过于激烈的肢体冲突,就算是冲突双发闹的不可开交,其他小朋友也会出来进行劝解和裁决,使冲突尽快解决。

启示:

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化的必然过程,在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积极的解决策略会使幼儿加深同伴之间的了解,进一步提升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并进一步学会与人沟通、相处的技巧。幼儿在同伴冲突及冲突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能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推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通过解决同伴冲突,幼儿能逐步学习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为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并进一步展示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教师处理幼儿同伴冲突的方式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孩子社会化进步。因此,当幼儿同伴冲突发生时,教师必须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幼儿解决冲突,发展同伴交往能力。

1、教师应以专业眼光看待幼儿同伴冲突

教师应意识到同伴冲突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意义,在工作中不应禁止幼儿发生同伴冲突,而是要充分挖掘每一次幼儿同伴冲突事件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把握这一隐性课程对幼儿的习惯、性格以及处事方式的影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面对同伴冲突,如何在同伴冲突中以友好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2、教师应构建安全的同伴冲突解决情境

面对幼儿同伴冲突,教师不应该有厌烦的心态,自己断然裁决,而应尊重、理解幼儿,允许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这样能使幼儿在同伴冲突中进步成长。教师应理解和认识到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积极地关注幼儿同伴间的冲突,为幼儿提供锻炼其同伴交往问题解决能力的机会,使幼儿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3、 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地解决同伴冲突

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要尽量发掘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了解幼儿在同伴冲突时的真正需要。同时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会解决冲突。这样幼儿就有机会在实际冲突情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密切注意观察幼儿同伴冲突的动向,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干预措施。

在面对大班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事件时,教师不应该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简单地给予他们一个评判的结果,而是应该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后,将干预、调解的主动权让给冲突情境中的幼儿,鼓励他们自主解决冲突。引导幼儿自己进行同伴调解,这才是解决冲突的最高层次。同时教师通过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巧,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与人交往,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有效地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展开讨论,讨论在冲突中谁的做法值得提倡,谁的做法是错误的,使每次幼儿同伴冲突都变得有意义。

篇二

案例:区域活动时,小朋友都在全神贯注的玩着,有的在语言区看书,有的在建构区玩积木。只听见“哇”的一声,随着哭声,我连忙过去,只见浩浩细皮嫩肉的小手上有一道被指甲抓过的划痕。我问是谁干的,旁边的小朋友七嘴八舌的告诉我:“是豪豪!”我生气地问:“你为什么要欺负嘉怡?”豪豪红着脸,很委屈的说:“我想看这本书,可菲菲跟我抢。” 我对豪豪说:“ 你是个男孩子,男孩子应该保护女孩子,怎么能欺负女孩子呢?”“欺负女孩子的人,以后大家都不喜欢跟他玩。”其他小朋友也在旁边说。豪豪见自己理亏,知趣的坐一边去了。

分析:在案例中,面对嘉怡和豪豪之间的冲突,我首先想到的是:出了什么事?怎样迅速解决这件事?而没有考虑到这一行为后面深层次的原因,没有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孩子学习协商、共享、轮流、合作等社会交往技能。对于幼儿间发生的冲突、教师要给予关注和重视,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要学会客观的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了事。孩子发生冲突固然破坏了教学秩序和游戏规则,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但孩子间的冲突也是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交往,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揭发幼儿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面前当众宣布,应该让幼儿表现出克服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正确地看待冲突,并因人因事地处理好幼儿的冲突,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篇三

时间:中午午饭时

场景一:中午吃面。

小翔的桌上洒了一些面条,看到我走过来,小翔说:“老师,是天天弄的!”小翔和天天坐在一组,中间隔着菲尔。我问:“怎么回事?”两人都不说话了,嘟着嘴,互不相让。我又问了一遍,还是没人说。后来了解后得知:小翔和天天因为抢勺子,不小心将碗碰倒了,面条撒了一点出来。

场景二:午饭后。

吃过饭,大家把小椅子搬到两边,一般小朋友都喜欢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坐在一起,每人都有各自的小群体。天天先吃完,坐在了鱼缸旁观察着鱼儿。小翔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天天的旁边,然后对他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看小鱼的!”天天看着小翔,没说话,两人刚坐一会儿,就叽叽咕咕的讨论起小鱼来了,接着两人的小椅子也挪在了一起,边看着小鱼边说着话。

反思:

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们生活的一个小片段。我把它们记录下来,是因为从这一瞬间看到了孩子成长的片段,看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从这个案例上看,这个矛盾的起源是孩子们因为抢东西,抢东西在孩子们之间是经常发生的一件事,孩子因为抢东西而感到气愤,互不理睬是正常的事。孩子之间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圈子,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
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
空余时互相聊天、说热闹。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们之间不会因为是好朋友就不会发生矛盾,他们发生矛盾后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矛盾,重新赢得友谊,于是场景二的画面就出现了。

这个案例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孩子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但平常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然后让他们相互道谦,以为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如果让孩子们自己来解决问题,让他们自然和好,他们之间的友谊会更加牢固的。

原来,孩子们的矛盾里也是有学问。

教师介入幼儿冲突地案例分析报告篇2

冲突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

4个人住在同一间宿舍,小A是一个不爱瞎凑热闹的同学,偶尔和舍友互动两下,平时没与同学之间经常交流与沟通,没什么人到宿舍来找他。他喜欢早睡早起,作息时间比较有规律。但是,小B却不怎么爱读书,在校大部分时间以玩电脑游戏为主,而且他经常玩游戏到深夜才睡,偶尔放歌到深夜,或者打游戏和队友配合叫的比较大声。熄灯电脑没电后看手机小说看到深夜,第二天明天早上睡到很晚11点多才起床的。小强的性格比较外向,很多同学来串门来找他。小C是一个学习能手,尤其在理科方面,稍微念一下就融会贯通。平时也贪玩,随兴。偶尔与B一起大游戏,或者看B玩游戏。偶尔C会打开自己的台灯,看一些畅销书,同样也比较迟睡觉。由于A和B、C的作息时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他们心里其实都觉得对方影响自己的休息,因为这事他们一直存在着矛盾,但由于他们的都采取回避策略,在初现矛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把对对方不满的地方直接告诉对方,但是,时间久了,因为BC过于吵闹,A的情绪开始变得有点暴躁,警告了BC。最后,他们之间的冲突没有爆发,但是,他们经常私底下对方。A指责B玩游戏到太晚了,而且在玩游戏的同时,B特别的兴奋,还时常发出声音。因此,B时常影响到他的休息。但是,A每天早上太早起床,打开电脑并且塞上耳机,以至于每天早上都没把B吵醒。由于B被A警告一下过几天又恢复常态,事情断断续续来来回回一次又一次,偶尔一两下关系紧绷了。另外B和C没有什么交流。那时候宿舍里面就神经兮兮的,四个人都不舒服,但是过几天又正常了。

一、冲突发生的原因

(一)冲突的客观基础

由于A和B住在同一间宿舍,除非他们各自分开居住,不然他们各自的行为都会互相影响到对方,因此,他们两者存在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是双向的,这种双向依赖关系既可以引起冲突的趋势最大,但它同时又具有减少冲突的趋势,由上述案例可知,B、C和A由于作息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他们两人互不体谅,互不顾及对方的利益,也就是B不能很好地体谅到C要满足玩游戏的需要,而小强也不能顾及小明的作息。因此,最终导致双方引起冲突的趋势最大化。对双向依赖导致的冲突进行管理的关键,在于在以上两种趋势之间求得一种平衡,充分利用其共同利益的一面,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实现共同的目标。双方都恰当使用回避的方法,使得冲突爆发一段时间都回归常态。

(二)冲突形成的一般原因

相互依赖性充当了冲突的催化剂,由于A和B、C互相妨碍对方的目标,也就是B由于深夜通宵玩游戏而妨碍到A休息,B又对A太早去睡觉表示不满。这样冲突就发生了。事实上,相互依赖性不是直接引起冲突的充分条件,只是引起冲突的必要条件。冲突是否发生还取决于其一般原因----彼此差异性。

1、认识差异

(1)双方的背景不同:不同省份,高考录取分数有差距。B家境良好,A家境一般。

(2)不同的观念:游戏是否对人有害。

3.目标差异

一个挂了很多科目,不一定看重毕业证书,A为了顺利毕业。

4.角色差异

角色期望不相容:资源例如时间的有限性是导致多种角色期望不能同时实现的最大原因(B经常跷课,早课对B来说无压力)

(三)个人内心冲突的成因

1.目标不一致

由于A习惯早睡早起,第二天有早课。所以他的目标就是希望在他休息的时候,宿舍的其他人能尽量不打扰到他的休息,而B平常喜欢玩游戏,睡得比较晚,对第二天早课表示无压力。他的目标就是可以玩游戏到深夜,同时,由于小强他玩游戏到深夜,所以他也想明天要睡到很晚才起来,也希望宿舍其他人不要太早起来打扰到他休息。但因为A和B的作息时间差别很大,所以他们双方想要达到各自的目标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之间发生矛盾,冲突。

  2.对能力的不适当要求

对A来说,要求他迟睡是不可能的,这是他从家里带来的习惯,长期坚持,虽然说来到学校会相对迟一点睡觉,但是一般在熄灯前就爬上去睡觉了。

对B来说,大学从开始到现在都是打游戏到很迟睡觉,要求他早睡已经是很难了。

3.冲突管理风格

A和B的性格特点不同,平常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相对比较回去地寻求解决方法,但是大多数而是采取一种回避的方式。当他们双方的内心矛盾进一步加大的时候,那么他们的冲突就很有可能发生,他们之间的冲突管理风格相对来说会延迟更大规模的冲突的发生。不会进一步加速冲突的发生,从案例可知,目前他们的模式没有进一步发生更大规模的冲突。只发生小规模的摩擦。

4.冲突形成的推动力

(1)B游戏的刺激程度。

(2)第二天是否有重要的考试或者课程

(3)A今天是否很累

(4)围观者C的激动程度

二、冲突管理流程

(一)确定个人之间冲突管理的目标

在案例中可知,A和B的作息时间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之间的矛盾不可能让单方来做出让步来解决。也就是不可能让B不要玩游戏,晚上早点休息,或者,A为了不影响小强早上睡眠质量而晚起。因此,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他们双方要么按着学校的要求,统一作息时间,要么,他们互相做出让步,通过讨论商量做出一个让双方相对满意的作息时间表。我认为,作为A应该把B吵闹时候及时,直接点出来,让他戴上耳机,保持良好的宿舍环境的习惯。作为B应该自觉在晚上熄灯时候带上耳机打游戏,并且保持安静和淡定,减少台灯亮度。只要这一良性循环呈现,两者之间作息时间的冲突讲不会是冲突。

(二)诊断个人之间的冲突

我们可以从案例中了解到,AB之间的冲突是因为两人之间的作息时间存在很大定的差异,互相抱怨对方影响各自的活动而导致的。由于他们之间的利益不能得到平衡,同时,因为他们的性格特点原因,没有一方愿意主动出来商量提出解决冲突的方法,只是冲突性质的不满和敌视。最后,为了防止他们矛盾升级,发生肢体冲突,那时候,舍友D提醒和调和,作为第三方关系人,处理那件事情。我们都清楚地知道要是他们之间的冲突不能有效地解决的话,后果会很严重,他们之间的冲突不仅会伤害到宿舍的和谐而且也会伤害到他们双方的身心健康,舍友D也身心俱疲。

(三)体会冲突中另一方的立场和感受

虽然A和B由于作息时间差异很大导致互相影响到对方的休息,最终导致双方发生冲突,但是,如果他们之间互相体会对方的立场和感受,两人坦诚地商量处理矛盾的方法,我想,他们之间居间人舍友D也不会身心俱疲,但是,从案例中可知,A和B只是通过一次有一次的小规模口角之间的冲突,如果不是D同学及时制止,结果只会使双方受到伤害最大化,甚至会让双方的同学关系、友谊关系都失去了。

(四)控制冲突中情绪方面的问题

1.尊重他人

从案例中,我觉得B要是懂得尊重他人,没有玩游戏到深夜以及在玩游戏的同时随意发出噪音的话,除非是和B一样作息习惯的同学,任何人都不能够接受,哪怕A和B的作息时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那么,他们之间的冲突也许不会发生,更何况,A早上起来的时候应该动作较轻,看电视剧听歌都尽量减少对舍友的影响。总之而言,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家互相尊重对方的话,那么,生活中的很多矛盾是可以避免甚至是控制的。

2.倾听并重述他人的愿望

由于A不好说,B会相对主动些,导致真正的“受害者”A通常不会积极主动解决矛盾,而是相对太累的时候才一次又一次的警告,责问B。如果A在发生矛盾之前或者发生矛盾之后,A和B同学能够互相就各自的想法、需求和感受等等与对方进行交流,倾听并且重述对方的愿望,那么,也许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双方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甚至避免冲突得发生。

3.最终采取解决冲突的措施

尊重习惯的作用,A应该加强对B习惯的约束,不必老是憋着不放,直到某个极点时候才爆发出来。B应该自觉改正,并且(当然是希望)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虽然说现在还年轻,但是4年都这样子对身体来说也是担负不起的。A和B可以通过加强沟通与交流、通过商量来选择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利益平衡点来解决冲突。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小小的警告和冷战,这种解决方法只能够治标不治本,如果没有中间人,一旦造成肢体冲突只会让双方受到更大的伤害。他们之间的冲突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三、确认冲突中的关系人

(一)相关利益人

A和B的冲突不仅涉及到他们之间的利益,同时,他们之间的冲突也会影响他们的舍友C和D,他们的冲突会破坏宿舍的平静乃至和谐,因此,相关利益人除了包括A和B外,还包括他们宿舍的两个舍友。

(二)冲突解决的策略与方法

由上述案例可知,小明和小强的冲突管理方式主要是以斗争形式的。刚开始的时候,小明与小强的冲突只是在口头上进行的,但是由于他们双方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做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冲突的方法,最终导致双方发生肢体冲突,由于他们肢体冲突是不能有效解决他们的矛盾的,只会暂时性地发泄一下各自忍受已久的情绪,舒畅一下心情罢了。所以,到了后面,当协商无效时,他们只能找由双方都信赖的、具有一定权威的第三方人士也就是辅导员老师出面,对他们的冲突进行调解,由于辅导员在对他们进行调解的时候,他们还不能互相做出让步,互相理解,调整各自的行为,当调解无效的时候,辅导员只能对他们进行裁决,也就是通过帮他们调换宿舍来解决冲突。

四、冲突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冲突管理观

1.冲突管理的重要性

2.树立积极的冲突观

(1)正视冲突的存在

(2)重视双方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3.正确理解和进行冲突管理

(1)管理,而不仅是控制或解决冲突问题

(2)冲突管理还包括积极地诱发建设性冲突

(3)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提高沟通技巧

沟通的方式是顺利沟通、消除冲突的前提,而沟通的技巧则决定了沟通双方消除冲突的程度。

1.掌握成功沟通的基本要素

(1)真诚待人

(2)相互理解

(3)彼此信任

2.做到知已知彼

(1)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

(2)要充分认识自己

3.善于倾听

三种类型:被动倾听、承认式倾听和主动倾听

(1)倾听要主动

(2)避免倾听过程中常见的障碍

A.选择性注意

B.想说多于想听

C.心不在焉

D.想”不”多于”是”

E.缺乏反馈

(3)积极倾听的三项主要技能:感觉、参与和反应

A.感觉:是通过观察讲话者的非语言行为来意识到他传达的沉默信息的一种能力,非语言行为包括语调、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

B.参与:指的是积极的倾听者用语言、声音和视觉向讲话者传达信息,来表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倾听.这些暗示包括直接的眼神接触、坦诚的姿态、不停地点头以及适当的面部表情和语言表达.

C.反应:积极的倾听者根据信息传达者传递信息的内容和感情来总结和给予反馈.这些行为鼓励了讲话者进行详细的阐述,使讲话者感觉到被理解,甚至可以提高讲话者自己对问题或所关心事件的理解.反应还包括提问来获得额外的信息、促进额外的沟通并且发掘信息传达者的情感。

(三)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管理及有效对策

大学生处理宿舍人际冲突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较为普遍的有以下几种:沟通化解 、伤害对方、回避与冷处理、反思、争执、排解压抑、等都是大学生根据自身的会及以往经验做出的处理宿舍人际冲突的方法,难免有诸多不适当不恰当之处,要想有效地处理宿舍人际冲突的方法首先要了解冲突的来源,找到冲突的原因,把握冲突的强度,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处理方法。有效的冲突管理模型有多种, 应用最广的是托马斯的二维模型如图1:

word/media/image1_1.png

图1 托马斯的冲突管理模式

该模型中横坐标维度“对他人的关心”,表示冲突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与对方的合作程度,也就是其试图使他人的关心点得到满足的程度;纵坐标维度“对自己的关心”,表示冲突主体在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的武断程度,也就是试图使自己的关心点得到满足或坚持自己的程度。该模型以冲突主体的潜在行为意向为基础,定义了其冲突管理的二维模型,并组合形成了通用的竞争、回避、迁就、合作、妥协五种基本管理策略。

教师介入幼儿冲突地案例分析报告篇3

案例分析:大班幼儿之间的冲突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案例分析:大班幼儿之间的冲突篇一背景: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中很常见,多发生在游戏活动中。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为一些 “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有时甚至会发生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行为。其中对于空间、物品等资源的争夺以及游戏规则的分歧是引发幼儿冲突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幼儿同伴冲突会成为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的阻碍,最初被教师和家长视为消极行为而遭到禁止,但幼儿同伴冲突却是不可避免的。大班幼儿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过渡阶段的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程度,将对幼儿的小学生活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性格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实录1:晨间自由活动中,孩子们陆续进班跟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但小灿(男)在这儿站站,在那儿看看,看到别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很想加入他们,于是他搬着椅子来到小琪等三个小姑娘这一组,还没等他坐下,小琪她们一边往外推他一边说:“你不能和我们一个组的,你又不是女孩儿!”。但小灿还是执意要坐下,她们一边用手拍打他一边说:“你是男孩子,你不能和我们在一组的!”,“你不能和我们一组的,因为一个组最多是三人,也可以是两个人。”一旁的小昊也站起来往外推他。由于来园接待时段比较繁忙,于是老师指定小灿加入其中一个组,这组的其他小朋友也没多说什么,和小灿一起玩起来。最终借助教师的权威,本次冲突结束。实录2:幼儿在小树林里自由活动时,四个男孩子排成一队玩开火车的游戏。处于火车最前面的是小越,然后是小伦、小麟、小铭。小越开始的时候跑的很快,后面的小朋友也跟着跑,突然,小越一个急转弯,排在最后的小铭被甩了出去,摔倒在了地上。三个小朋友都跑过来扶小铭,小铭站起来很生气地指责小越:“你跑的太快了,还急转弯,把我摔倒了。”小越不说话,其他小朋友也说:“是啊,你跑的太快了,把人家摔坏了怎么办,不许跑那么快了!要不然我们就不带你玩了。”小越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不跑的那么快了,大家又开始玩了起来。分析: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因幼儿社会化发展水平的进步而较中、小班幼儿有了明显的不同。大班幼儿有时可以比较周全的考虑问题甚至能够从对方、从大局考虑问题。这一方面是其智力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社会经验的增加。他们可以通过区分同伴冲突的原因来采用不同的同伴冲突策略,同时可以综合地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可以多种策略综合应用。具体来说,大班幼儿在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方面有如下特点:1、幼儿自主解决同伴冲突比例增加,教师介入比例减少大班幼儿同伴冲突有各种不同的起因,但是解决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方式,自主解决,或由教师介入解决。在实际观察中,可以看到,只要同伴冲突不是非常激烈,幼儿都能够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解决,而有时候冲突激化,双方没法化解,其他幼儿这时会出来充当裁判的角色,协助解决冲突。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矛盾过于激烈,教师介入的话会受到批评,这是幼儿都不希望的。而教师介入的冲突则多集中于上课期间、午饭期间、午休期间,这些时间是对纪律要求比较严格的时间,如果有幼儿在这个时间发生冲突势必会造成秩序被打乱,教师要维护正常的秩序,就必须对出现的冲突实施严格的管理和介入。2、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中通过协商、博弈的方式增多,暴力、身体攻击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减少大班幼儿都尽量会用协商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就算是争吵也是个人在陈述个人的理由,双方就会在这样你来我往的言语冲突中对矛盾进行化解,最终会在协商、沟通中解决大部分问题。动用暴力、身体攻击等简单粗暴方式解决冲突是比较少的,几乎没有幼儿完全应用暴力手段来解决。这表明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会只针对冲突采取一种办法,也不会采取会受老师批评和同伴都比较排斥的方法。3、小团体增多,不同情况解决同伴冲突的方式不同大班幼儿已经有了明确的团体意识,一般幼儿都会有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社交圈子,如果是在社交圈内部发生的冲突,冲突双方会在冲突中表现的相对比较克制,不会发生过于激烈的肢体冲突,就算是冲突双发闹的不可开交,其他小朋友也会出来进行劝解和裁决,使冲突尽快解决。启示: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化的必然过程,在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积极的解决策略会使幼儿加深同伴之间的了解,进一步提升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并进一步学会与人沟通、相处的技巧。幼儿在同伴冲突及冲突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能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推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通过解决同伴冲突,幼儿能逐步学习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为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并进一步展示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教师处理幼儿同伴冲突的方式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孩子社会化进步。因此,当幼儿同伴冲突发生时,教师必须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幼儿解决冲突,发展同伴交往能力。1、教师应以专业眼光看待幼儿同伴冲突教师应意识到同伴冲突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意义,在工作中不应禁止幼儿发生同伴冲突,而是要充分挖掘每一次幼儿同伴冲突事件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把握这一隐性课程对幼儿的习惯、性格以及处事方式的影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面对同伴冲突,如何在同伴冲突中以友好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2、教师应构建安全的同伴冲突解决情境面对幼儿同伴冲突,教师不应该有厌烦的心态,自己断然裁决,而应尊重、理解幼儿,允许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这样能使幼儿在同伴冲突中进步成长。教师应理解和认识到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积极地关注幼儿同伴间的冲突,为幼儿提供锻炼其同伴交往问题解决能力的机会,使幼儿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3、 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地解决同伴冲突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要尽量发掘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了解幼儿在同伴冲突时的真正需要。同时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会解决冲突。这样幼儿就有机会在实际冲突情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密切注意观察幼儿同伴冲突的动向,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干预措施。在面对大班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事件时,教师不应该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简单地给予他们一个评判的结果,而是应该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后,将干预、调解的主动权让给冲突情境中的幼儿,鼓励他们自主解决冲突。引导幼儿自己进行同伴调解,这才是解决冲突的最高层次。同时教师通过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巧,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与人交往,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有效地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展开讨论,讨论在冲突中谁的做法值得提倡,谁的做法是错误的,使每次幼儿同伴冲突都变得有意义。篇二案例:区域活动时,小朋友都在全神贯注的玩着,有的在语言区看书,有的在建构区玩积木。只听见“哇”的一声,随着哭声,我连忙过去,只见浩浩细皮嫩肉的小手上有一道被指甲抓过的划痕。我问是谁干的,旁边的小朋友七嘴八舌的告诉我:“是豪豪!”我生气地问:“你为什么要欺负嘉怡?”豪豪红着脸,很委屈的说:“我想看这本书,可菲菲跟我抢。” 我对豪豪说:“ 你是个男孩子,男孩子应该保护女孩子,怎么能欺负女孩子呢?”“欺负女孩子的人,以后大家都不喜欢跟他玩。”其他小朋友也在旁边说。豪豪见自己理亏,知趣的坐一边去了。分析:在案例中,面对嘉怡和豪豪之间的冲突,我首先想到的是:出了什么事?怎样迅速解决这件事?而没有考虑到这一行为后面深层次的原因,没有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孩子学习协商、共享、轮流、合作等社会交往技能。对于幼儿间发生的冲突、教师要给予关注和重视,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要学会客观的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了事。孩子发生冲突固然破坏了教学秩序和游戏规则,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但孩子间的冲突也是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交往,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揭发幼儿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面前当众宣布,应该让幼儿表现出克服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正确地看待冲突,并因人因事地处理好幼儿的冲突,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篇三时间:中午午饭时场景一:中午吃面。小翔的桌上洒了一些面条,看到我走过来,小翔说:“老师,是天天弄的!”小翔和天天坐在一组,中间隔着菲尔。我问:“怎么回事?”两人都不说话了,嘟着嘴,互不相让。我又问了一遍,还是没人说。后来了解后得知:小翔和天天因为抢勺子,不小心将碗碰倒了,面条撒了一点出来。场景二:午饭后。吃过饭,大家把小椅子搬到两边,一般小朋友都喜欢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坐在一起,每人都有各自的小群体。天天先吃完,坐在了鱼缸旁观察着鱼儿。小翔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天天的旁边,然后对他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看小鱼的!”天天看着小翔,没说话,两人刚坐一会儿,就叽叽咕咕的讨论起小鱼来了,接着两人的小椅子也挪在了一起,边看着小鱼边说着话。反思: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们生活的一个小片段。我把它们记录下来,是因为从这一瞬间看到了孩子成长的片段,看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这个案例上看,这个矛盾的起源是孩子们因为抢东西,抢东西在孩子们之间是经常发生的一件事,孩子因为抢东西而感到气愤,互不理睬是正常的事。孩子之间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圈子,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
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
空余时互相聊天、说热闹。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们之间不会因为是好朋友就不会发生矛盾,他们发生矛盾后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矛盾,重新赢得友谊,于是场景二的画面就出现了。这个案例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孩子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但平常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然后让他们相互道谦,以为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如果让孩子们自己来解决问题,让他们自然和好,他们之间的友谊会更加牢固的。原来,孩子们的矛盾里也是有学问。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教师介入幼儿冲突地案例分析报告篇4

  在幼儿同伴间的相处和交流过程中,冲突是一种常见的、基本的关系形态,是幼儿获取日常生活经验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大班幼儿也是如此,以下是分享的案例分析大班幼儿之间的冲突,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案例分析大班幼儿之间的冲突

  时间中午午饭时

  场景一中午吃面。

  小翔的桌上洒了一些面条,看到我走过来,小翔说“老师,是天天弄的!”小翔和天天坐在一组,中间隔着菲尔。我问“怎么回事”两人都不说话了,嘟着嘴,互不相让。我又问了一遍,还是没人说。后来了解后得知小翔和天天因为抢勺子,不小心将碗碰倒了,面条撒了一点出来。

  场景二午饭后。

  吃过饭,大家把小椅子搬到两边,一般小朋友都喜欢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坐在一起,每人都有各自的小群体。天天先吃完,坐在了鱼缸旁观察着鱼儿。小翔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天天的旁边,然后对他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我是来看小鱼的!”天天看着小翔,没说话,两人刚坐一会儿,就叽叽咕咕的讨论起小鱼来了,接着两人的小椅子也挪在了一起,边看着小鱼边说着话。

  反思

  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们生活的一个小片段。我把它们记录下来,是因为从这一瞬间看到了孩子成长的片段,看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

  从这个案例上看,这个矛盾的起源是孩子们因为抢东西,抢东西在孩子们之间是经常发生的一件事,孩子因为抢东西而感到气愤,互不理睬是正常的事。孩子之间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圈子,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

  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

  空余时互相聊天、说热闹。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们之间不会因为是好朋友就不会发生矛盾,他们发生矛盾后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矛盾,重新赢得友谊,于是场景二的画面就出现了。

  这个案例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孩子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但平常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然后让他们相互道谦,以为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如果让孩子们自己来解决问题,让他们自然和好,他们之间的友谊会更加牢固的。

  原来,孩子们的矛盾里也是有学问。

  案例分析大班幼儿之间的冲突

  背景

  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中很常见,多发生在游戏活动中。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为一些 “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有时甚至会发生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行为。其中对于空间、物品等资源的争夺以及游戏规则的分歧是引发幼儿冲突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幼儿同伴冲突会成为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的阻碍,最初被教师和家长视为消极行为而遭到禁止,但幼儿同伴冲突却是不可避免的。大班幼儿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过渡阶段的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程度,将对幼儿的小学生活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性格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

  实录1

  晨间自由活动中,孩子们陆续进班跟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但小灿(男)在这儿站站,在那儿看看,看到别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很想加入他们,于是他搬着椅子来到小琪等三个小姑娘这一组,还没等他坐下,小琪她们一边往外推他一边说“你不能和我们一个组的,你又不是女孩儿!”。但小灿还是执意要坐下,她们一边用手拍打他一边说“你是男孩子,你不能和我们在一组的!”,“你不能和我们一组的,因为一个组最多是三人,也可以是两个人。”一旁的小昊也站起来往外推他。由于来园接待时段比较繁忙,于是老师指定小灿加入其中一个组,这组的其他小朋友也没多说什么,和小灿一起玩起来。最终借助教师的权威,本次冲突结束。

  实录2

  幼儿在小树林里自由活动时,四个男孩子排成一队玩开火车的游戏。处于火车最前面的是小越,然后是小伦、小麟、小铭。小越开始的时候跑的很快,后面的小朋友也跟着跑,突然,小越一个急转弯,排在最后的小铭被甩了出去,摔倒在了地上。三个小朋友都跑过来扶小铭,小铭站起来很生气地指责小越“你跑的太快了,还急转弯,把我摔倒了。”小越不说话,其他小朋友也说“是啊,你跑的太快了,把人家摔坏了怎么办,不许跑那么快了!要不然我们就不带你玩了。”小越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不跑的那么快了,大家又开始玩了起来。

  分析

  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因幼儿社会化发展水平的进步而较中、小班幼儿有了明显的不同。大班幼儿有时可以比较周全的考虑问题甚至能够从对方、从大局考虑问题。这一方面是其智力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社会经验的增加。他们可以通过区分同伴冲突的原因来采用不同的同伴冲突策略,同时可以综合地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可以多种策略综合应用。具体来说,大班幼儿在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方面有如下特点

  1、幼儿自主解决同伴冲突比例增加,教师介入比例减少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有各种不同的起因,但是解决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方式,自主解决,或由教师介入解决。在实际观察中,可以看到,只要同伴冲突不是非常激烈,幼儿都能够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解决,而有时候冲突激化,双方没法化解,其他幼儿这时会出来充当裁判的角色,协助解决冲突。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矛盾过于激烈,教师介入的话会受到批评,这是幼儿都不希望的。而教师介入的冲突则多集中于上课期间、午饭期间、午休期间,这些时间是对纪律要求比较严格的时间,如果有幼儿在这个时间发生冲突势必会造成秩序被打乱,教师要维护正常的秩序,就必须对出现的冲突实施严格的管理和介入。

  2、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中通过协商、博弈的方式增多,暴力、身体攻击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减少

  大班幼儿都尽量会用协商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就算是争吵也是个人在陈述个人的理由,双方就会在这样你来我往的言语冲突中对矛盾进行化解,最终会在协商、沟通中解决大部分问题。动用暴力、身体攻击等简单粗暴方式解决冲突是比较少的,几乎没有幼儿完全应用暴力手段来解决。这表明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会只针对冲突采取一种办法,也不会采取会受老师批评和同伴都比较排斥的方法。

  3、小团体增多,不同情况解决同伴冲突的方式不同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明确的团体意识,一般幼儿都会有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社交圈子,如果是在社交圈内部发生的冲突,冲突双方会在冲突中表现的相对比较克制,不会发生过于激烈的肢体冲突,就算是冲突双发闹的不可开交,其他小朋友也会出来进行劝解和裁决,使冲突尽快解决。

  启示

  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化的必然过程,在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积极的解决策略会使幼儿加深同伴之间的了解,进一步提升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并进一步学会与人沟通、相处的技巧。幼儿在同伴冲突及冲突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能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推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通过解决同伴冲突,幼儿能逐步学习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为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并进一步展示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教师处理幼儿同伴冲突的方式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孩子社会化进步。因此,当幼儿同伴冲突发生时,教师必须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幼儿解决冲突,发展同伴交往能力。

  1、教师应以专业眼光看待幼儿同伴冲突

  教师应意识到同伴冲突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意义,在工作中不应禁止幼儿发生同伴冲突,而是要充分挖掘每一次幼儿同伴冲突事件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把握这一隐性课程对幼儿的习惯、性格以及处事方式的影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面对同伴冲突,如何在同伴冲突中以友好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2、教师应构建安全的同伴冲突解决情境

  面对幼儿同伴冲突,教师不应该有厌烦的心态,自己断然裁决,而应尊重、理解幼儿,允许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这样能使幼儿在同伴冲突中进步成长。教师应理解和认识到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积极地关注幼儿同伴间的冲突,为幼儿提供锻炼其同伴交往问题解决能力的机会,使幼儿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3、 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地解决同伴冲突

  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要尽量发掘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了解幼儿在同伴冲突时的真正需要。同时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会解决冲突。这样幼儿就有机会在实际冲突情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密切注意观察幼儿同伴冲突的动向,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干预措施。

  在面对大班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事件时,教师不应该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简单地给予他们一个评判的结果,而是应该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后,将干预、调解的主动权让给冲突情境中的幼儿,鼓励他们自主解决冲突。引导幼儿自己进行同伴调解,这才是解决冲突的最高层次。同时教师通过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巧,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与人交往,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有效地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展开讨论,讨论在冲突中谁的做法值得提倡,谁的做法是错误的,使每次幼儿同伴冲突都变得有意义。

  案例分析大班幼儿之间的冲突

  案例背景在幼儿园里,因争抢玩具而引起冲突,是幼儿一日活动中最常见的行为之一。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里的玩具应有尽有,不存在争抢的现象,养成了孩子在玩玩具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还很低,又缺乏交往技能,遇到矛盾冲突不能用协商、谦让的方法来解决。所以,当教师提供的玩具材料不够充分、数量不足或教师没有留意观察时,就会引发幼儿间的种种冲突。

  案例描述:

  区域活动时,小朋友都在全神贯注的玩着,有的在语言区看书,有的在娃娃家玩,有的在益智去玩拼图(这个是本学期刚刚新增加的,小朋友都争着去玩),有的在建构区玩积木。只听见“哇”的一声,随着哭声,我连忙过去,只见菲菲细皮嫩肉的小手上有一道被指甲抓过的划痕。我问是谁干的,旁边的小朋友七嘴八舌的告诉我“是小宇!”我生气地问“小宇,你为什么要欺负菲菲”小宇红着脸,很委屈的说“我想当爸爸,可菲菲就是不让我当,也不给我娃娃和帽子(头饰),我才抓她的。” 我对小宇说:“ 你是个男孩子,男孩子应该保护女孩子,怎么能欺负女孩子呢”“欺负女孩子的人,以后大家都不喜欢跟他玩。”其他小朋友也在旁边说。小宇见自己理亏,知趣的坐一边去了。

  案例分析

  在案例中,面对菲菲和小宇之间的冲突,我首先想到的是出了什么事怎样迅速解决这件事而没有考虑到这一行为后面深层次的原因,没有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孩子学习协商、共享、轮流、合作等社会交往技能。

  对于幼儿间发生的冲突、教师要给予关注和重视,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要学会客观的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了事。孩子发生冲突固然破坏了教学秩序和游戏规则 ,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但孩子间的冲突也是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交往,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

  案例反思

  心理学家认为,冲突能促进个体变化、适应和发展,尤其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上。冲突不仅有助于认知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随着交往圈逐渐扩大,幼儿对外关系的焦点也由亲子关系逐渐向同伴关系转移。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活动中常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在孩子与同伴的冲突中,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不放心让幼儿独立地解决问题;而在幼儿园中,许多教师也在当幼儿出现冲突时,为了避免事态变大,而常常包办解决冲突。确实,假如幼儿在生活中真的一点冲突都没有,这对幼儿的发展未必是好事。但如果幼儿处于太多的冲突之中,又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心理障碍。

  孩子间的冲突基本来自同伴,因此解决幼儿同伴间的冲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宽松的环境会让幼儿身心放松,可增加幼儿身体和心理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之间融合关系的发展,避免紧张关系的发生。宽松的环境主要包括活动材料充足,活动场地宽敞明亮,限制性要求少,鼓励性言语多,等等。

  教给幼儿一些避免和解决冲突的基本技巧。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如教幼儿如何倾听别人说话,如何向别人道谢和道歉,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及如何展开话题进行交际,等等。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冲突,也能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冲突。

  设计冲突的情境,让幼儿进行分辨是非。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教育活动,模拟现实中幼儿经常发生的一些冲突情境,让幼儿观看并进行讨论,让幼儿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产生冲突,如何解决,等等。教师也可以利用现实中正在发生的冲突进行随机教育。这些活动可以促使幼儿自我反思、自我判断,还可以促进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

  4、增强幼儿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冲突时有发生,所有的冲突都让教师参与解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而且还会增加幼儿的依赖性,削弱或剥夺他们的独立性。事实上,由于幼儿间的冲突没有多少利害的关系,幼儿自己完全可以解决,为此教师要敢于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责任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揭发幼儿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面前当众宣布,应该让幼儿表现出克服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正确地看待冲突,并因人因事地处理好幼儿的冲突,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介入幼儿冲突地案例分析报告篇5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秦洪蕾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摘 要:同伴冲突对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中,教师介入策略的 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往有关教师介入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容、分类、影响因素等方面。

在综述相 关研究的基础之上,还对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策略的研究方法作了回顾,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介入策略 doi:10.3969/j.issn.2095-5642.72019.010.122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642201910-0122-03 近年来,随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的深入,幼 儿同伴冲突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对幼儿而言,同 伴冲突既意味着机遇又意味着挑战,教师作为帮助 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重要他人,其教育行为则直接 影响着幼儿同伴冲突功能的正向发挥。

贾会娟认 为,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是指教师在解决幼儿同 伴冲突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 效果,采取各种干预手段和策略以促进幼儿发展的 教育行为。

[1]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包括教师介入 的态度、时机、策略或方式、效果等方面。

台湾学者 林亮吟把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处理策略界定为 当教师发现幼儿意见不合引起冲突或有人来告状 时,所采取的处理策略。

[2] 一、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策略的分类 介入策略是冲突解决的核心部分,主宰着整个 冲突解决的进程。

教师介入策略的使用旨在帮助幼 儿更好地解决冲突,推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从而促 进冲突正向功能的发挥。

纵观以往的研究,教师介 入幼儿同伴冲突的策略主要有几种。

国外学者对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方式与途 径做了一些有效的研究。

Beaty,J.J.在她的Proso- cialGuidanceforthePreschoolChild一书中提出 了一种他尊冲突转换策略,其重点在于教师对冲 突双方彼此情感的关注。

1 事实上,笔者认为这种策 略是一种有效的移情训练。

首先,教师应当给幼儿 足够的时间使双方平静下来协助他们讲述冲突的经 过,在此过程中教师保持中立不责备任何一方;然 后,教师帮助幼儿尝试说出对方的感受,这是转换的 开始;最后,教师帮助幼儿想出解决的办法使对方感 觉好起来,实际上当他们开始这样做时,就是去自 我中心的重要体现。

Maly 和 McMurry1996 发 现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方式主要有:自行解决、教师 介入处理、其他幼儿的参与。

其中教师的介入策略 因冲突情景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对于冲突敌对状态 较多的采用替代制止等直接介入的方法,而对 于一些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冲突则会给其较多 的自行解决的机会。

[3] 国内对于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策略或者方 式的专门研究的文献较少。

胥兴春指出,应对幼儿 的冲突教师一般会采用教师中心策略、幼儿中心策 略和高权威策略三种解决策略。

[4]教师中心策略作 为一种简单易行、立竿见影的方式为广大的幼儿教 师经常使用,但是使用这种策略幼儿并没有积极的 情感体验,因此这种策略的使用效果很有限并且只 是暂时的。

在幼儿中心策略的使用中,教师只是作 为辅助者引导幼儿自己建构冲突解决的思路,虽然 这种策略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是由于其能充分地发 挥幼儿的主动性并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 221 第 29 卷 第 10 期 Vol.29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CHENGDUNORMALUNIVERSITY 2019 年 10 月 Oct.2019 * 收稿日期:2019-06-17 作者简介:秦洪蕾 1988?,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方向: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

发展,因此它也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教师在使用高 权威的介入策略时,没有过多地考虑冲突解决的效 果和冲突双方的感受,这种策略的使用不仅不会使 冲突得到有效的解决,甚至可能会导致双方矛盾的 激化,因此这种策略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应当尽量 避免。

二、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策略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关于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策略影响因 素的研究较少,综合笔者所能找到的文献,常见的主 要有二个方面的内容。

一主观因素 幼儿教师是介入冲突的主体,不同的介入主体 在介入时机、介入策略等方面不尽相同,带有明显的 个人色彩。

有关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研究发 现:首先,教师的教育观以及冲突观等内隐观念作为 一种内在依据和基础直接决定了其介入行为。

教师 的教育观与冲突观相互影响,不同的教育观和冲突 观导致教师的介入方式不同。

认为冲突有碍于幼儿 发展的教师,大都会把自己当做控制者从而选择 直接介入的方式尽快制止冲突的发生;认为冲突有 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师,大都会以此为教育契 机以指导者的身份帮助幼儿妥善地解决冲突。

[6] 其次,教师的介入也会受到当时心理状态和情绪状 态的影响。

当教师情绪良好时,会耐心地帮助幼儿 解决冲突,并且积极的情绪往往能够感染幼儿,使幼 儿忽视冲突中的消极情绪体验。

但是由于幼儿园工 作环境的特殊性高情感投入、高安全责任等,教师 容易产生负面情绪,难以控制烦躁的情绪,丧失耐 心,要么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冲突,要么敷衍了 事。

[1]此外教师的气质、性格、教育机智等方面也对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策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客观因素 研究表明,幼儿教师通常会根据冲突情境的不 同冲突发生的背景、冲突的程度以及幼儿在冲突中 的行为类型等决定采取何种介入策略。

林丽卿在 研究中发现蒙氏教学的教师强调幼儿在冲突发生时 必须先说对不起,主题教学的教师在幼儿发生冲 突时则要求其自行解决。

[6]而冲突的程度以及幼儿 冲突中的行为对教师的介入策略也有影响:当冲突 程度高,幼儿在冲突中的肢体冲突、攻击行为较多 时,教师倾向于采用高权威策略直接介入;反之, 异然。

幼儿作为冲突产生的主体,与之相关的许多 因素成为影响教师介入同伴冲突的重要原因。

贾会 娟指出幼儿人数对教师的介入策略有影响:在人 数过多的班级,为了照顾多数幼儿的利益,对于发生 冲突的幼儿只能采取最快的方法解决冲突,根本无 暇顾及其行为后果是否对幼儿造成不良影响。

[1]此 外,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也会影响到教师的介入策略。

教师比较喜欢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家长,当他们 的孩子卷入同伴冲突时,教师一般会采取一些耐心 的方式对待他们。

三、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策略的研究方法 对已有文献分析发现,关于教师介入幼儿同伴 冲突策略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访谈 法、问卷法和个案研究法几大类。

文献法是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 识的载体。

[6]查阅文献可以全面地了解所要研究问 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并界定研究 中的主要概念。

通过查阅文献,林亮吟对幼儿人际 冲突、冲突解决策略等概念作出界定,以此为依据将 教师解决幼儿人际冲突的策略分为问题解决策略、 交涉调节策略、间接介入策略以及权威仲裁策略四 种,并作为后续观察、调查的依据。

[2] 在本领域的研究中,观察、访谈、问卷等教育科 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使用频率也比较高。

其中使用频 率最高的是观察法。

Silvia 对两所托儿所作观察, 一所是教师习惯介入孩子的同伴冲突,一所是教师 较少介入孩子的同伴冲突,目的在于观察孩子在非 结构游戏时间老师介入孩子冲突的情况。

2 贾会娟 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幼儿园 中教师的各种介入解决幼儿同伴冲突的行为进行观 察和记录。

该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从河北省保 定市一所幼儿园的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各选择了一 个班,对每个班级的三位教师进行观察。

在观察中 采用事件抽样的办法对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行 为进行记录,采用白描的方式完整记录教师介入 冲突的完整事件。

[1]访谈法的使用也比较普遍。

访 谈分为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在本领域的研究中, 学者大多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

采用访谈法是为了 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原 因、目的等深层次的资料。

另外问卷法也是不可忽 视的一种研究方法,因为它方便、省时、便于做量化 处理。

林亮吟在其研究中使用自编问卷《幼稚园教 321 第29卷总第248期 秦洪蕾: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师处理幼儿人际冲突之研究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 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几所幼稚园,发出 540 份问卷,回 收 517 份,然后用 SPSS 软件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 行单因子多变量变异数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四、思考与展望 近几十年来,有关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研 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但综观以往研究,其中 也的确存在很多不足和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方 面。

首先,在研究方法方面,已有的研究普遍都大量 地采用质的研究方法,而对量化研究的方法涉猎较 少。

量化研究能够涉及到问题的原因、影响等方面, 其研究结论具有概括性、普适性的特点。

[7]因此笔者 认为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大量化研究方法的使用力度 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在研究重点方面,通过对已有 文献的分析,关于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影响因 素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但是不够深入。

教师介入 幼儿同伴冲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幼儿的社会性 发展、对冲突的解决效果都有重要的影响,作者认 为,未来应当在此领域加大研究力度。

注释: 1 转引自李丽君.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及对策初探 [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19:5-7. 2 转引自吴丽云.冲突情境中的师生互动[D].中国台湾 新竹: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研究所,200l:19. 参考文献: [1] 贾会娟.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的介入研究[D].保定:河 北大学,2010:4-5. [2] 林亮吟.幼稚园教师处理幼儿人际冲突之研究[D].中 国台湾屏东:国立屏东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 2004:7-8. [3] MaloyH L,McMurryP.ConflictandResolutions: Peerinanintegratedearlychildhoodclassroom[J]. EarlyChildhoodResearchQuarterly,1996,11:185 -206. [4] 胥兴春.应对幼儿冲突的策略与技术[J].学前教育研 究,2006,6. [5] 吴晗睿.幼儿教师对幼儿人际冲突的干预行为研究 [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5:30-33. [6]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 社,1995:89-91. [7]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2019:9-11. ResearchonStrategyforTeachersInterveningintoPeerConflictsamongChildrenandInfluencingFactors QIN Hong-lei FacultyofEducation,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Peerconflictshaveimportantsignificanceondevelopmentoftheindividualityandsocialityofchil- dren.Thestrategyoftheinterventionofteachersisanimportantinfluencingfactorduringthesettlementofpeer conflictsamongchildren.Thepreviousresearchontheinterventionstrategyofteachersmainlyfocusedonthecon- tent,theclassification,theinfluencingfactorandsoon.Onthebasisofrelevantresearches,thispaperreviewsre- searchesonthestrategyofteacherinterveningpeerconflictsamongchildrenandpointsoutthedirectionofre- searchinthefuture. Keywords:Interventionofteachers;children;peerconflictsamongchildren;interventionstrategy 责任编辑:姚 冰 责任校对:杜 炎 421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9 年 10 月

教师介入幼儿冲突地案例分析报告篇6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策略分析
作者:陈燕兰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05期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摘 要:幼儿自主游戏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发展、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得到满足、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不断健全的过程。在对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观察之后,总结出在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时机、介入方法等,提出了介入幼儿自主游戏的时机和策略。意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自主游戏;
教师介入;
介入策略;
介入时机

        基于儿童自身自发自主的内在需求,游戏作为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幼儿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创设适宜幼儿游戏的环境,保障幼儿自主自愿地选择游戏内容;
在材料、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让幼儿体验自主性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但自主性游戏并不是让教师对游戏中的幼儿置之不理。本人针对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面临的介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时机及策略。

        一、教师在指导幼儿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更加重视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开展;
在游戏环境创设、教师介入程度、对自主性游戏的评价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如本人所在的园所,近几年对幼儿的自主性游戏非常重视,不仅针对此方面组织了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也为幼儿准备了充分的游戏材料,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的理解也更加专业化。但在其开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教师忽略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根据自身兴趣去选择、主动探索的活动。但在实际活动中发现,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有些行为不符合实际或游戏规则不够严谨时,教师会不自觉地用成人或领导者的角度去看待。或者当发现幼儿游戏偏离了已设计好的活动过程,就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就会逐渐被削弱。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幼儿游戏中材料的提供者、观察者及倾听者。

推荐访问:突地 分析报告 介入 教师介入幼儿冲突地案例分析报告 教师介入幼儿冲突地案例分析报告 教师介入幼儿冲突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