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索和思考(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索和思考(完整),供大家参考。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索和思考(完整)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索和思考 【摘 要】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 内部控制被引起广泛关注和各方面高度重视。

 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 而且越来越不稳定, 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 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 内部控制制度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本文结合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发展及本人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一点经验, 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思考如何建立、 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现状; 对策

 一、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及意义

 (一)

 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

 所谓内部控制, 是指由企业董事会、 监事会、 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 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资产安全、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益和效果。

  (二)

 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要作好管理, 首先得做好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可以说是一座座大厦的地基, 如果内部控制不健全,企业大厦的根基也就不稳, 无论企业这座大厦建得多高、 多雄伟,它都处于倒塌的边缘。

 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 风险评估、 监督决策、 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 从总体上渗

 透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 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二、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2010 年 4 月 26 日, 财政部、 证监会、 审计署、 银监会、 保监会等五部委刚刚联合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表示, 指引将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 减少商业欺诈风险。

 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平稳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门制定了实施时间表:

 自 2011 年 1 月 1 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 自 2012 年 1 月 1 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 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同时, 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目前企业全面认识内部控制还刚刚开始, 虽然普遍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但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 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而忽视了内部各环节、 各岗位的牵制; 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 侧重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学习 , 而忽视了执行制度的人的素质提高; 侧重于对货币、 实物的控制, 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 等等。

  (二)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经营失败及不守法经营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失灵。

 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足, 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弱化

 有的企业领导认为, 建立控制制度需要耗费人力、 物力, 而这种人力、 物力的耗费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又难于确定, 因而对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缺乏积极性、 主动性; 有的企业领导把成本控制, 或者对内部资产安全性进行的控制等某个方面的控制当成企业内部控制; 还有的企业领导, 则干脆对内部控制没有认识。

 由于企业领导者重视不够, 也导致了企业财会人员及员工对企业内部制度的漠视, 有意无意地弱化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2、 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

 国有企业改制以后, 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 但很多公司的董事长、 总经理由一人担任, 董事担任监事, 董事会成员大多由企业的经理人员担任, 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作用。

 监事会成员的薪水和职位的升迁大都由总经理或董事长决定, 使监事会也形同虚设, 难以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

  3、 内控机制不完善

 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 企业大都制定了各种措施和程序,但还没有真正形成相互分离、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

 当前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 有效, 这样在一些重大投资、 资产处置等决策程序难免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企业内部的腐败现象。

  4、 法人层次过多, 职责不清

  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

 在系统内部, 从集团总公司到最基层的企业, 有的多达五六个层次, 这样谁都可以管, 谁都又可以不管, 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 互相指责, 最终不了了之, 无法追究责任。

 由于层次过多, 跨度太大, 所以容易失控, 使大量的投资资金难以控制, 给国有资产造成损失。

  5、 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

 仅靠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并不能自动发挥管理效能, 但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来保障实施, 就会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有的企业侧重于事后监督, 属于事中控制范畴的核算程序其相互牵制弱化,属于事前控制范畴的制度建设滞后; 还有的企业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 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 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 使得内控措施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三、 企业内部控制的探索和思考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 作为一项制度建设, 其客观的成份越多, 科学性就越强。

 内部控制建设也应当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 制定出能针对企业自身特点的内控制度来, 而不可能千篇一律。

  (一)

 构建严密的内控体系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的法治机制。

  实施内部控制, 首先需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 不但要把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 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监控对象, 明确股东会、 董事会、 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 使决策系统、 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协调运转、 有效制衡。

  1、 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财务总监首先通过对单位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领导和控制, 掌握会计系统的运行, 对于单位重大的交易、 资产变动等拥有审批权;其次通过主持定期及非定期的单位内部审计, 及时发现企业经营和会计方面已经发生的或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健全有效内部控制机制

 一是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 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因此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组织架构, 使企业的经营权、 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 形成制衡。

 二是要建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一方面要重视人员资格认定, 能够合理确定合适人选来上岗, 特别是对企业财会人员的选定; 另一方做好职责划分及协调工作, 使不相容职权分离。

  3、 加强内部控制的会计系统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 它的有效实施, 可以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 从而防止欺诈和舞弊, 监督经营的全过程,并确保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同时还要建立独立会计主管控制, 也就

 是建立一个独立的会计监管体系, 分离会计控制权。

 这样可以较好地做到将会计控制权从企业代理人手中转移给企业委托人, 形成权力的制衡, 同时也避免企业外部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干预, 不会对企业的自主经营产生不良影响。

  (二)

 明确内控目标、 改善内控方法

 以“协调” 作为双元控制主体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以“约束+激励” 作为引导经营者行为的主要方法。

  1、 在存在双元控制主体的现代企业中, 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双方 “利益不一致” 和“信息不对称”:

 企业所有者希望通过经营获利使资产增值,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是他却不能直接进行管理和经营,只能通过会计信息“间接” 控制; 经营者“直接” 控制企业经营的过程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报告方式, 他希望由此解脱受托经济责任并获得期望报酬。

 因此决定了在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首要的也是基本的目标应该是协调双方的利益和矛盾, 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协调, 找到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处的均衡点和平衡点, 才能实现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以上两个基本目的。

 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协调问题可以说一直是困扰现代企业制度的难题, 企业内部控制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2、“约束+激励” 是引导经营者行为的主要方法, 是实现现代企业双元控制主体“协调” 的内部控制目标的有效办法。

 控制是一种约束人们行为按既定目标运作的系统化机制, 但是控制的过程和方式

 并不仅仅是约束或限制, 同时也包括了协调、 激励和促进。

 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 使得经营者有可能存在 “隐藏行动道德风险”和“隐藏信息道德风险” 的问题。

 在实践中, 企业也存在许多具体的作法,较为典型的是将经营者的报酬与经营业绩挂钩。

  当然, 企业内控的基础工作不仅仅只涉及以上几个方面, 我们还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把整个内部控制信息从生成、 发布到反馈, 实行全过程的现代化管理,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

  四、 新形势下内控制度的创新探索

 新经济条件下, 企业内部控制将发生明显变化, 内部控制需要不断进行创新, 内部控制既有国际化问题, 也有国家问题, 内部控制应当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等, 需要认真研究。

 企业也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实施、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等, 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地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 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当然,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大系统, 受到企业单位内、 外部环境的影响, 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

 实现企业内部控制, 首先要根据单位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 经营管理的目标和管理要求提炼内部会计控制目标, 从明确职责权限、 规范经济业务程序和手续、 建立人员相互制约关系出发, 建立完善的多项控制制度, 组成一个严密的控制系统。

 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内控制度, 更好地适合自己的企业,获得较好的执行效果。

  总之, 在市场经条件下, 企业内部控制是每个企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风险

 行为防范能力, 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在发生金融危机时, 中小企业就如同一叶小舟有可能随时会在金融海啸中颠覆, 正所谓“得控则强, 失控则弱, 无控则乱”, 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所以企业要做好内部控制, 但是要持之以恒, 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等五部委.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

  [2]刘玉廷.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eb/ol]. 财政部会计司网站, http://kjs. mof. gov. cn, 政务信息, 政策解读,2010-05-05.

  [3] 罗勇. 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3(增刊) .

  [4] 张岳麓. 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3.

  [5] 李明辉.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j]. 审计研究, 2001.

  [6]陈铃. 关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思考[j]. 会计研究, 2001.

  [7]宋建波. 企业内部控制[m]. 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

 舒南, 女, 现供职于东方国际集装箱(连云港)

 有限公司。

推荐访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索和思考 内部控制 探索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