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概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探索

摘要:本文介绍了《采矿概论》课程的演化历史,并从教学目的、学时与学分、课程内容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了课程体系的建设,阐述了两种模式下教材规划与编撰的革新,最后讨论了互动式、慕课、网络化和团队化的通识教育授课新方法。

关键词:采矿概论 高等教育 通识教育 课程体系 建设与改革

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它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经得到重视和普及。通识教育的大学理念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保障[1]。中国矿业大学是当今全国唯一以矿业命名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采矿概论》是最具学校特色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学校重点建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之一。近期受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和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不确定性增强的双重影响,选修《采矿概论》课程的学生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部分班级选课人数达不到,只能被迫停开,部门学生甚至在开课后退修或放弃学习。由于授课教材选择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不灵活等实际问题,课程的体系建设和教材、授课模式等亟须系统的创新[2-5]。

一、《采矿概论》课程的历史沿袭

《采矿概论》是中国矿业大学开课历史最悠久、选课学生最多、最能代表学校特色品牌的非采矿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体系的建设大致分为三个历史时期阶段,第一阶段是除采矿工程专业外,作为专业基础课全校各专业均开设的专业必选课;第二阶段是除矿井通风与安全、矿物加工与利用、地质工程、测绘工程等煤炭主体专业外,会计、文学、信电等少数几个专业作为专业必选课开设,其余专业的学生作为选修课;第三阶段是现阶段,仅安全、矿加、测绘等少数几个专业作为必修课,其余数十个专业的学生均作通识教育课进行选修。

二、通识教育课程的体系建设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煤炭及非煤固体矿床的开采有初步了解和感性认识,并了解国内外采矿工业发展概况、采矿技术发展前沿及其发展趋势,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与采矿相关的课程及至矿山企业实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时与学时与学分

根据专业属性的不同,课程的学时与学分有三种形式,一种是48学时,3个学分,面向煤炭行业就业的学生开设,侧重煤矿井巷开拓布置、采区准备方式和采煤方法的讲授;第二种是32学时,2个学分,侧重结合不同专业特色,讲授测量学、现代矿井建设、地质勘查、矿山设备在煤矿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第三种是16学时,1个学分的科普普及类讲授方式,可作为采矿工程专业在认识实习之前进行的专业培训课程。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六方面:一是了解和掌握煤矿地质及矿图的基本知识,能阅读采矿工程图。二是掌握煤矿地下开采的开拓方式、准备方式及采煤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主要采煤方法的回采巷道布置、回采工艺及适用条件。三是掌握矿山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技术措施。四是了解和掌握露天开采及非煤固体矿床开采的基本知识。五是了解和掌握选矿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六是了解国内外最新的采矿方法和技术发展方向。

(四)课程的考核及评价方式

课程可以采用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的分数比例进行核。为了适应过程式考核的理念,教师可以每1~2次课进行一次随堂测试,试卷的难度和深度不宜过大,历次随堂考试的成绩与最终考试成绩汇总为总成绩;也可以全部采用随堂考试和小论文作业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

三、教材的规划与编撰革新

通过一代又一代采矿教育者的努力和积累,采矿概论教材的规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烙印,从新中国成立初《采煤概论》,到20世纪90年代的《采矿概论》和21世纪以后的《矿业工程概论》,几部教材均具有非常高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现在随采矿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对《采矿概论》教材的规划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采矿概论》的编写思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思路为传统的以煤矿为主要特征的教材编撰模式,即包括煤的形成、地质、矿图、开拓开采布局、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的洗选加工和露天采矿等内容,同时加入目前煤矿开采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内容;第二种编撰模式是以煤为主,并对非煤固体矿床开采内容有概括性介绍,同时增加国内外采矿工业发展概况及采矿技术发展趋势,为学生今后学习与采矿相关的课程及至矿山实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授课方法的创新

(一)传统的课堂互动式授课方式

传统的课堂互动式授课方式指:教师通过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语言,并配合音像多媒体、网络和云处理等方法进行讲解,系统阐述金属、非金属、钻石等宝玉石、石油与煤等能源矿产的形成、分布与开采,为选课者介绍我国和世界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和开采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避免了学生对单一枯燥的知识讲解的抵触情绪,教师采用多媒体的方式配合教学,使相对枯燥的知识以较为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加快了学生们对采矿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更愿意加入课堂,保证了课堂出勤率。

(二)基于网络的慕课和微课授课方式

大型公开在线课程——即慕课已经获得中国矿业大学立项建设资助,中国矿业大学拟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南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以煤炭专业主体的高校进行紧密频繁的合作,以完成课程内容的在线集约化讲解。

(三)基于网络自学习的“空中教室”授课方式

中国矿业大学建设的《走进矿山》视频课程已经全部完成,并在“爱课程”上成功上线,学生可以通过注册,在线学习,并在专门的网络答疑平台与教师互动,这实现了通识教育课程授课方法的创新。

(四)团队化授课方式

团队化授课方式指除主讲教师外,再配备数名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进行助课,这可以显著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6-7]。大学教师各有专长、授课的方法各有特色。由一名主讲教师与2~4位辅助教师共同完成通识教育课的方法,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校教师对课程的认识。

五、结束语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普及“采矿概论”科普知识,完成通识教育课程的体系建设和创新授课方法,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同时教师应拓宽知识面,丰富知识体系,不能仅仅将课程内容局限在煤炭资源的纯粹开采上,还应加入非煤资源内容的讲解,重视学生的通识教育。另外,课堂讲述与网络资料的协同利用,对通识教育的普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曹晓虎.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概念辫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7):2.

[2] 卢宏建,甘德清.《采矿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4):141-142.

[3] 严红,张源.“采矿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8):74-76.

[4] 殷志强.《采煤概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版),2014(7):7.

[5] 李加林,徐谅慧.高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37(1):80-85.

[6] 崔丽丽.高等学校通识教育跨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5(6):725-729.

[7] 李如密,刘云珍.课堂教学比喻艺术初探[J].全球教育展望,2009(6):33-36.

推荐访问:采矿 概论 体系建设 教育课程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