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研究

摘要:建立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需要探索出一套符合国情的、制度化的、可持续的、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文章结合当前我国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及问题,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基本概念和面临的挑战,研究分析了建立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长效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并从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两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长效机制;建议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体系,有效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9%和61.7%。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一直缺乏长效机制建设,不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当前国内外缺乏新能源汽车长效机制的相关研究,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是新时代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实现汽车强国目标的重要内容。不仅要从补贴、限行、限购等直接干预市场供求关系的手段入手,更要从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等宏观视角开展长效制度建设。本文阐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基本内涵,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和问题,分析了建立长效机制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建立长效机制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对策建议。

一、长效机制的基本概念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是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起作用,符合国情、法律规范和产业实际,适应市场运行秩序和规则,科学、系统、规范、便于贯彻执行的机制体系,更加注重制度和政策的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长效机制的建立将有效规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但也要清楚的认识到,目前我国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国际形势的影响。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际格局加速演化,中美贸易摩擦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確定性。此外,建设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也需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注重相关政策的包容性和普惠性,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定和国际规则。

二是国内形势的影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构建长效机制需要综合考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求的减税降费及其所导致的财政收入下行压力,还需要理清政府与市场边界。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2018年新能源汽车投资准入等政策都进行了修改完善,政府干预明显减少,但部分政策仍涉嫌干预企业技术路线和市场选择。

三是体制机制的影响。单纯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官员考核体制,一方面导致地方政府为政绩盲目招商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投资泡沫和产能过剩风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取消新能源汽车地方保护的中央政策要求难以落地,阻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体系建设。

四是产业变革的影响。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汽车产业生态正发生史无前例的大变革,将深度影响汽车产业生产方式、产品形态、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等。近年来出现了共享、代工、换电等多种创新发展模式,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建立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是世界各国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通用做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期,在技术经济性、使用便利性等方面仍无法和传统燃油车竞争,为保持战略定力、稳定市场预期、实现汽车强国目标,亟需建立推动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实现经济增长和汽车强国目标的本质要求

欧美日韩等国家或地区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全球汽车企业也加快向电动化转型升级,加快推出新能源车型。我国把握住了电动化战略机遇,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已经连续四年位居全球首位。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未来也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构建长效机制不仅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也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汽车强国目标的实现,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解决发展问题和保持领先优势的现实要求

随着产销规模扩大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产业发展开始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方面,国内市场过度依赖补贴政策,研发创新能力明显落后,产业盲目过热发展导致结构性产能过剩,安全性问题时有发生,市场集中在北京等限行限购城市,高端品牌稀缺且低端化倾向明显。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股比和合资企业数量限制放开,以及关税的不断下调,外资车企开始加快在华战略布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克难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产业发展不进则退,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技术水平提升,防范产能过剩和投资泡沫,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亟需构建推动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降低财税依赖和防止市场大跌的迫切要求

我国部分新能源汽车政策缺乏精准度、稳定性、延续性、长远性和整体性,2020年补贴政策、免征车购税政策、充电基础设施奖补政策等即将到期,以双积分政策为主的市场化激励措施尚不完善,难以有效承接相关政策退出。现有政策扎堆到期和接续政策力度不足,都将增加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可能进一步提高,进而引起市场的剧烈震动,甚至出现断崖式下跌。此外,还缺乏针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定量化评估,部分政策缺乏科学性和长远考虑,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够。亟需构建长效机制稳定产业预期和实现市场稳定发展。

三、建立长效机制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健康、持续、稳态、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制定面向203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为突破口。保持新能源汽车战略定力,明确发展决心,稳定政策预期,防止市场大起大落,保障技术提升不倒退,综合运用金融、财税、准入、投资、立法等手段,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从单独依赖补贴政策转化为实施全方位深化改革,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制度和政策体系,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加快形成统一、公平、公正、开放、有序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二)基本原则

一是深化改革,稳定市场。充分借鉴现有政策经验教训,科学评估政策调整力度和效果,深化产业政策改革,保证政策实施科学性、持续性。给予市场稳定预期,减少市场参与者非理性行为,防止因政策断档导致市场大幅下滑。

二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部级联席机制作用,协同推进长效机制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协调发展,防止产业短板。加强新能源汽车与国家宏观经济、能源系统、交通系统、信息系统等协调发展。

三是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长效机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快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避免政策调整的有形之手直接干预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推广和技术路线,造成市场分割和资源浪费。

三是科学规划,动态调整。长效机制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动态性、预见性、超前性等特点。要区分产业发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市场推广与长期技术储备并重。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发展实际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并不断总结、持续完善和丰富内涵。

四、建立长效机制的措施建议

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是一个动态、持续完善的复杂过程,也是一项需要战略引领和战略定力的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議从基础制度和政策体系两方面推动长效机制建设。

(一)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制度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推动建立新能源汽车长效机制主管部门,负责长效机制的顶层设计和组织推进。组织协会、学会、研究机构等建立长效机制管理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行业智库力量,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效机制研究。

二是合理界定政府职能。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由政策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避免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现象。减少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直接干预,仅对市场失灵部分进行调控,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是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治化水平是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制度保障,亟需加快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修订和更新严重阻碍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建立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法律支撑。

四是完善考核评估制度。积极推进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转变单纯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官员考核制度,更加注重民生和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地方政府树立更加正确的政绩观,规避地方官员为了政绩盲目招商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并严格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坚决破除地方保护。

五是建立监督监管机制。定期开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能调查,建立产能预警机制,引导产业理性投资。建立市场监测机制,密切关注市场变化,采取果断措施主动应对,防范市场大起大落。加快建立产品安全监控和“一致性”抽检常态机制,设置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重大安全事故追责制度。

(二)完善长效机制的政策体系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导产业长期发展。加快统筹协调出台面向203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为行业和企业长远布局提供战略性引导,给产业和社会一个长期、明晰的发展预期。通过构建涵盖生产、研发、购置、使用、基础设施、商业模式等各方面的一揽子非补贴政策工具,有效平衡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之间综合成本差距,推动新能源汽车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二是保持支持政策连续性,促进产业持续发展。2020年后继续对优质产品和燃料电池汽车产品保留补贴政策,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车船税优惠等政策。加快研究出台后补贴政策体系,完善双积分政策,研究出台碳配额管理办法,持续促进市场消费。同时进一步完善鼓励科技创新政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国际知名品牌,补齐产业短板,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健全评估和调控机制,保障产业稳定发展。建立新能源汽车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机制,保证政策目标顺利实现。同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实际采取相机调控,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时,综合利用相关政策,以及必要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干预和调节,以稳定新能源汽车市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运行。

(作者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推荐访问:新能源 长效机制 我国 汽车产业发展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