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青阳县南阳村生态环境建设

摘要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了安徽省青阳县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并介绍了青阳县南阳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做法,以期为其他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环境污染;安徽青阳;南阳村

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282-02

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政策的实施,特别是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安徽省青阳县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致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新房子、脏村子”现象比较严重。高度认识和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青阳县南阳村从新农村建设伊始,就紧抓环境建设不放松,取得了一定成效,很有借鉴意义。

1青阳县南阳村的基本村情

南阳村位于青阳县最南端,地处佛教名山“九华山”南麓,距青阳县城约40km。2006年被列入安徽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辖 18个村民小组,657户,共2 060人,9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南阳湾山间小盘地,全村现有劳动力1 150人,约有45%的劳力常年在矿山从业。村域国土面积16.77km2,山场1 400hm2,森林覆盖率达70%;耕地183.33 hm2(其中水田170.67hm2),人均占有耕地0.09hm2,耕种以“一稻(中稻)一油”为主,常年农作物播种273.33hm2,复种指数150%。2008年统计:总产稻谷1 280t、油菜籽180t,粮食和油菜平均产量为7 590kg/hm2和2 250kg/hm2,比全县中稻(6 750kg/hm2)和油菜(1 995kg/hm2)单产水平分别高出12.4%和12.8%。2008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5 12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533元。

2青阳县农村环境污染的来源

近年来,随着青阳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化学品造成的污染

化学品污染主要是指由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对水体、土壤和产品造成的污染。相关研究表明,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多。目前,我国农业每年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 000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另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农田施用化肥量已超过360kg/hm2,分别是德国、美国的1.6倍和3.3倍,其中氮利用率为25%~30%、磷肥利用率为10%~20%,比发达国家低20%~30%;平均农田使用农药量为2 250g/hm2左右,是欧盟国家的3倍,但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仅相当于欧盟国家的50%。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阳县也全面进入了化学农业时代,化肥和农药投入量逐年上升。据2008年年底统计:当年全县农用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量分别为7 729t(折纯量)、557t和67t,农田平均施用化肥量为493.5kg/hm2、地膜4276.5g/hm2和农药35.55kg/hm2,比1980年净增长1.5~3.0倍以上。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施肥结构不合理和施药不当,导致化肥和农药的利用效率低、流失率高,不仅严重污染土壤,通过农田径流加重了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而且还直接威胁到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是当前青阳县农村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2.2养殖业造成的污染

根据青阳县农委2008年污染源普查,青阳县农村仅猪、牛、鸡等畜禽粪便的年排放量就达1.25万吨左右,约有3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了地表而污染水体。据调查,养殖1头牛产生并排放的污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养殖1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畜禽粪便是养殖大村一个重要的污染来源。

2.3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

生活污染已经成为乡村最重要的污染来源。由于青阳县大多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缺失,致使无害化处理率几乎为零,生活垃圾一般都直接排入周边环境(河沟、村路旁边),致使环境污染加剧,住在河边无水喝已成不少农村的窘境。此外,由于农村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大量产生,而城镇垃圾处理能力有限,这些未经任何处理的废弃物越来越多的被堆放到城镇周边村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4工业和非环保的开发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青阳县工业化进程提速,无论企业数量还是规模都是过去不可比拟的,为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工业企业布局集中,90%左右落户在工业园区,加之设定了高污企业限入门槛,工业“三废“污染虽然不占主流,但少数污染型企业有向农村转移的趋势,这种现象不容忽视。另外,在一些农村地区大量开矿、挖河取沙等非环保的开发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破坏,使得土地退化、水土质量下降。

3南阳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做法

围绕“生产发展、农民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的新农村建设方针,3年来,南阳村立足新农村建设,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深得村民的好评。其主要做法如下:

3.1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1)一方面,通过“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及使用清洁能源,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生活卫生条件;另一方面,在畜禽养殖污染较为严重的村组,努力寻找“变废为宝”的方法,如用畜禽的粪便生产沼气,制成有机肥等,截止2008年底全村自来水进户485户,入户率达73.8%;共建立沼气池220口、沼气池入户率达33.5%;改厕320个,水冲式文明厕所入户率达48.7%。

(2)加强环卫队伍和相关机构建设,新建垃圾池27个,专聘环卫工2人,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3)加强村庄规划,拆旧清障21处,共6 500m2;对通达18个村民组的道路全部进行硬化,安装路灯46盏,在全县率先实现了“组组通”;对村域内的南阳河、日新河进行了清淤疏浚、衬砌护坡和河旁绿化,兴建了农民休闲小岛。

3.2发展环保的无公害生态农业

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在指导全村的农业生产中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无公害农业。

(1)在该村的日新畈、南阳畈安装频振式诱蛾灭虫灯58盏,灯控治虫面积占全村农田的85%。装灯后比装灯前水稻农药使用量减少1倍,喷药次数减少2~3次,成本降低375~450元/hm2。

(2)对全村耕地进行“化验体检”,指导农民科学 、合理地使用化肥。2007~2008年共采取有代表性的农田和旱地土样86个,每个样本详细分析了有机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13项指标,积极引导村民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还田率达100%),有效减少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中稻化肥使用量减少23.4kg/hm2(纯量),不仅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对土地、水源的污染,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开展订单种粮,推进无公害稻米产业化经营。该村依托“南阳米业有限公司”龙头企业,于2007年正式成立“青阳县南阳无公害水稻生产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神农谷”牌商标,并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认证,以全村166.67hm2中稻田为核心基地,带动辐射周边近1 000hm2开展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由于实行“四统一”,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病虫防治和统一订单收购,取得了农民增收(1 200~1 500元/hm2)和企业增效(大米售价提高0.15~0.20元/hm2)的双赢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发展。

3.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目前,南阳农村整体环境意识不够强烈,成为农村生活垃圾最大污染来源的内因。为使更多人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意识到保护自己生活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宣传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1)加大农村学生的环保教育,配合南阳中心小学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世界动物日等纪念日开展环保教育,使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从娃娃抓起,使他们不仅可以在今后自觉维护环境,甚至可以影响身边的成年人,加深他们的环境意识。

(2)加强对农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利用南阳村农民科技学校这个阵地,结合县科技进村入户、阳光工程等项目的实施,邀请县科技、农业、林业、畜牧、环保等部门的技术专家办班讲课,立足生产发展讲环保,不仅向农民广泛宣传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的适用技术,也向广大群众宣讲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

推荐访问:青阳县 南阳 生态环境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