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医院急诊急救是比较综合的医学学科,是评价医院综合水平和整体素质的重要依据,涉及到医学方面的几乎全部领域。但是现在医学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患者的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急诊急救管理的国内外现状来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加强急诊急救的管理。

【关键词】急诊急救;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57-02

现阶段,国内许多医院的急诊急救科仍然处在发展滞后的局面,呈现出一种脏乱,忙碌的状态,许多医院由于设备不够先进,医生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导致急诊急救科的医疗救治条件较差,对于情况紧急的病患,医院很难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救治,可能由于急诊室的滞留耽误病情,所以这些突出问题就有可能会带来社会的不满。

1 国外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

急诊医学的发展是迅速的,急诊作为新型学科其发展不容小觑,而医学进步以及社会群众需求是促使急诊医学产生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急诊医学与临床医学并重,但对急诊医学又要求更加的严格,现代世界各国都逐步认识到急诊急救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完善急诊医学体系,提高医学设备先进性,高效完成急诊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德国急诊急救管理现状

德国最早提出创伤急救网络,在1884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针对意外创伤的意外保险,德国相关机构成立专门的部门评估创伤的严重性,由此来分级别的得到相应的保险补偿。由此而创建的意外创伤急救网络,通过收集德国医疗机构创伤患者的医疗情况和出院时间,分析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比如在急诊室内,重症监护室,救后护理阶段的治疗情况,可以相应的得出在不同急救时间下,可以采用不用的急救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救援,提出不同的急救方案和诊疗措施,帮助急救管理的更好实施。

1.2美国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

随着美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内的汽车数量的增加导致出现意外伤亡的人数增加,由此使美国认识到急救医学对于医学领域的重要性,1972年美国正式承认急救医学这一新兴学科,并相应颁布其完整的医疗体系法案,美国对急诊接收患者的范围是针对创伤病人的,并对其分为三个等级,根据患者创伤程度的不同来提出不同方案来进行急救。

1.3日本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

日本对急救医院有明确的标准,只有具备急救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生,医院内配备心电图、输血以及进行抢救工作必需设备的医院才能够接收急救患者,急救医院的告示统一贴出,且是三年一更新。对于具备不同设备的医院,只能接收其相应程度的患者。另外日本对急救医学教育实行普及教育,每年9月9日作为全国基本急救措施的普及日,对于急救医学的教育比较重视实习诊疗,设立专门的培训基地和实习地点,帮助急救医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1.4法国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

法国的急救医疗拥有先进的院前急救医疗体系,主要是医疗救援车内配有先进的急救医疗设备和急救专业技能医护人员,主要负责医疗指导和分配,加快急救时间,在车内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救援接触危险。重视急救每一阶段的教学,从诊断、治疗、去向进行教学和培训,加强医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2 国内急诊急救管理现状

急诊科医疗质量的好坏对于整个医院的综合水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且急诊救治的成败对于医院的名声也非常重要,我国是自1983年颁布的相应急救医疗法案,对急诊急救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建立了独立的急救科室。

2.1组织模式

我国的医院急诊急救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组织模式,就目前来说主要存在三种,分别是通道型模式、半自助模式和自主模式。第一,通道型模式对急诊医生的专业知识要求不严格,并且不利于急救医生在专业技能和实践方面的进步。限制了急救人员对患者救治全过程的实践。第二,以内科为主的半自主模式,主要是针对内科的急救,一般内科重病患者进行急救可以在急诊科进行手术治疗,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抢救,这样就对急诊内科创造了很好的学习和实践进步的条件,但是由于手术条件的限制,外科急救发展得不到突破。第三,自主型模式是比较综合内外科共同发展的模式,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这样也就对医学急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基地,提高了急诊的水平。

2.2仪器设备和科室设置情况

我国急诊医学的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凡三级医院的急诊科都配有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等等各种急救情况所必需的设备。对于科室的设置必备的有抢救室、手术室、观察室等,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配有实验室。但在我国二级以下的医院很少有手术室,以及胃镜等必备的仪器。

2.3人力资源情况

我国急诊科室人员的设置情况也存在三种模式,其一是独立型,就是说急诊科室的医护人员是固定的,负责急救患者的所有阶段,包括接收、诊断、治疗和去向等;其二是半独立型就是说在急诊科室有一部分的医护人员是固定的负责抢救和护理工作,剩余部分人员是轮流来急诊科室诊治病人和负责流水病人;其三是轮流型,这样的急诊科室没有固定的医护人员,主要是各科室有人员负责急诊的患者,没有固定留在急诊室的医生。对于全国的急诊医院,只有百分之三十七是有固定急诊医生的,护士一般各医院都是固定的。

2.4医疗管理情况

我国医院的急诊急救科室主要实行的是首诊负责制,各医院的规章制度多数存在交班、会诊、病历书写规范等制度。现在有部分医院还对重大抢救和突发事故的抢救措施和紧急预案没有明确的要求,同时一些医院还存在急诊暴力的现象,在社会造成的影响非常不好,同时急诊的人才培养制度还不够成熟,医院对于急诊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够重视。

2.5继续教育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急诊医学产生和发展都是比较落后的,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急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建设,我国还需要设立急诊医学专业来弥补教育管理体制的不足,壮大急诊医师的队伍,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

3.我国急诊急救管理的问题

3.1管理体制不健全,职责不明确

在我国大多数的医院急诊急救科室现在还不能够成为独立性的科室,当危急情况出现时,可能由于会诊、诊断不明确,相关科室之间互相推脱的现象就会导致患者不能在最佳抢救时期进行急救,加重病情的发展,最终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3.2抢救设备简陋,功能落后

急诊科室就是争分夺秒的跟时间赛跑,但是现在由于急诊科室的设施不够成熟,急诊科室内没有相关挂号、缴费的设施,需要跑到门诊收费取药,很不方便。同时,医院急诊科的设备也比较落后,并且必需设备还不够齐全,如果需要还要去相关专业科室去借用,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3.3人员配备参差不齐,急诊队伍不稳定

目前在急诊科室的医生并没有固定的专业团队,有大部分是医学院校毕业实习生在急诊科室轮转实习,并不是急诊专业毕业的学生,临床经验不足,在工作中很难系统规范的去处理。国内许多的急诊科室都作为是青年医生的实践培训基地,对于急诊科室没有达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其队伍不稳定,也不够专业。

4.加强急诊急救管理的对策

4.1完善体制,健全急诊工作体系

首先医院应该做到对急诊科室足够的重视,急诊工作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综合实力的评估,加强急诊急救管理和建设,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在急诊科室有明确的首诊负责制度和抢救制度,在交接班、会诊、处方病历的书写规范等方面也要不断完善,避免产生医疗纠纷事件。从急诊科的方方面面共同着手,争取实现急诊急救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合理化。

4.2合理配置,提高急诊医务人员的素质

医务人员首先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以治病救人为根本目标,重视服务意识,常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虑。另外急诊科室医务人员还需要具备基本的医学常识和急诊专业知识,积累临床实践经验,加强危急时刻的应变能力以及队伍的团队合作能力。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进修,提高科室的综合能力。

4.3加大投入,完善急诊配套设施

硬件设施的完善是促进急诊科室快速发展的最有效手段,需要加大投入,将缺少的必需设备补齐,落后的设备进行升级。在急诊科室中首先应该具备诊断所必须的检查设施,在患者诊断的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得出结论,便于后面的抢救处理。同时合理的布局急诊室的各个房间,设立抢救室、手术室、观察室等,其分布要使病人从诊断、检查、治疗能够顺利快速的完成。此外,急诊科室要有自己独立的信息系统,方便流水病人的全部诊疗过程,简化医务人员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急诊科室的综合医疗质量。

结语

我们可以从本文的国内外现状发现,对于医院急诊急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针对我国医院急诊科室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来加强急诊急救的管理,使其更加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但是急诊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新型学科,要促进急诊急救管理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总之,强化管理质量,加强人才培养,不断地促进医学急诊急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侠. 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

[2]欧阳晟. 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综述[J]. 中国当代医药,2009,23:137-138.

[3]方裕民. ICU急诊急救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8:1282-1283.

推荐访问:急诊 急救 现状及 对策研究 医院